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农民富裕 巴马农村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巴马讯 去年以来,巴马瑶族自治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县农村逐步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进。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8.59亿元,同比增长5.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61元,同比增长12.00%。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特色产业扶贫体系初步建立,立足“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成功引进了天津宝迪、深鹏等12家龙头企业落户巴马;易地搬迁扎实推进,开工建设5个城乡安置点;贫困村屯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整合涉农资金5070万元培育和发展村集体经济,全县50个贫困村全部有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有32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全年共减贫1939户8844人,7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种养产业顺利推进。以构建与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为核心,积极推进巴马生态特色农业,创建区(市)、县、乡级示范区11个,完成火麻种植5万亩,无公害蔬菜3万亩,特色食用菌600万棒,小杂粮基地1.5万亩;新植特色水果0.7万亩,全县有特色水果4.9万亩;桑园新植0.1万亩,核桃新植1万亩,补植补造3.5万亩,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累计已达24万亩;人工植树造林面积1.8万亩,森林覆盖率70.91%,林下经济产值4.8亿元,森林旅游收入2.1亿元;生猪出栏49.7万头。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1.21亿元,建设农村公路158条327.5公里;投资9650万元,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35个;投资2761万元,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投资88.2万元,推进农村网络建设。扎实推进“美丽巴马·宜居乡村”建设,创建产业富民示范点11个,完成平林路口至那羊屯乡土特色风貌改造;筹资7700多万元,分期建设91个规范化村级服务中心,已建成5个,开工建设26个;实施农村改厨改厕11000户,危旧房改造1428户,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加快。全面启动建设农村金融组织、信用、保险、支付、担保、村级服务等“六大体系”建设,开展农村信用“四级联创”工作,全面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为全县农村金融改革全面铺开奠定基础,已完成6个信用乡镇,60个信用村和26960户信用户创建工作,布放金融自助设备933台,布置助农取款服务点130个,基本实现各乡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奖补、财政奖励、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机制,建立和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发展模式。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全县生态文明规划,逐步明确制约和影响巴马生态的石漠化、水环境、土壤三大因素的整治提升方案,重点加强对盘阳河、赐福湖、易地搬迁、民宿等4个片区的生态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和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实施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在全县5个乡镇14个行政村25个自然屯,建设25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继续将保洁员兜底工资和奖励纳入财政预算,实现全县村屯保洁员全覆盖。积极探索石漠化片区生态文明产业发展“高中低”立体种植模式,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栽培食用菌等,逐步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格局。实施好国开行国储林资金项目,大力培育国家构树育苗基地。
民生事业进一步改善。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01亿元推进教育项目,充实中小学教师队伍,推行让每个学生都掌握一门乐器和擅长一项体育运动。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2.06%。就业创业工作有序推进,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平安巴马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十治”行动成效显著,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许泰文)
新闻推荐
巴马讯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