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事业”酿造甜蜜生活 ——“蜂人”姚茂贤返乡养蜂带领乡邻致富侧记 □ 韦明崧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走进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龙威村,随处可见蜜蜂来回飞舞忙着采蜜。在一块空地上整齐地排放300余蜂箱,一股浓郁醉人的蜜香扑鼻而来……2017年10月17日,姚茂贤山外山种养合作社揭牌。至今,有贫困户、计生家庭户、残疾人家庭户等11户群众加入到养蜂队伍,一年产蜂蜜1500多公斤,收益达20余万元,养蜂迅速成为乡邻的“甜蜜事业”。
回村养蜂带乡邻脱贫致富
2015年,姚茂贤放弃了在县城开店做生意,毅然返乡创业。经过考察,他发现了巴马当地农村植被茂盛、蜜源植物种类繁多,果林、花卉、林地等生态环境资源和适应蜜蜂生长的自然生态条件优势,以及蜂蜜市场逐渐走俏,他选择了养蜂这一产业。于是,他从野外捕获了几窝蜜峰,并努力学习科学养蜂技术。蜂是怎样产生的?蜂王在蜂群里又担当什么角色?蜂产品除了蜂蜜之外,还有什么?他到书店里买来一系列科学养蜂的书籍,边养边细心观察学习养蜂的窍门。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2017年10月17日,姚茂贤山外山种养合作社揭牌。“哪里开花,我们就到哪里去安营扎寨,追花逐蜜。这样更能提取高纯度的蜂蜜、色泽好,能卖出好价钱。”近日,笔者来到该县赐福湖码头的一块山地,看到从燕洞镇龙威村那仁屯迁移过来的300余个临时蜂箱整齐地排放着,姚茂贤和伙伴们被数百只蜜蜂“嗡嗡嗡”地围着,他们正在熟练地采着蜂蜜。“合作社的成立,使我们蜂农的养蜂技术和蜂产品质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收益也非常可观。之前我在家里自己养了几箱蜂,一年收入也就几百到千元左右,现在40多箱利润就有上万元了!”龙威村那仁屯的贫困户覃某业高兴地算着“甜蜜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技术养蜂为脱贫插上翅膀
在2016年脱贫攻坚中,该县、乡(镇)领导在调研中发现养蜂业投入少、见效快、产出多、效益佳的特色优势,是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他们鼓励姚茂贤带动周边的贫困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这与姚茂贤的想法不谋而合。姚茂贤告诉笔者,养蜂也需要运用新技术,比如山间、林下养蜂技术等,有效降低了疾病传播,从源头上提高了蜂蜜质量,才能使蜂蜜产品标准化。为引导养蜂业健康发展,针对效益偏低,养殖方式粗放,缺乏先进养蜂技术的现状,有效提高种群和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惠泽更多周边群众……该县邀请了蜜蜂专家,为蜂农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帮助蜂农解决蜜蜂养殖中的技术难题,提高蜂农养蜂饲养管理水平,有效增加养蜂经济收入,加快脱贫步伐。“虽然养蜂条件简陋,每天生活在小山坡上,与杂草为伍,但是收入不错,生活还是十分惬意的。”一蜂农乐呵呵地说。
讲究货真价实走俏“朋友圈”
“蜂蜜的天然纯正、营养丰富的特性,加上我们讲究货真价实,让不少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每次我们在采收蜂蜜前,都将所有的器具清洗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允许掺半点假,做到百分之百的货真价实,并且从不短斤少两,所以我们讲的是信誉。”姚茂贤和笔者闲聊时说出他的信誉是生财之道。“吃过我们蜂蜜的消费者都知道是真的,获得了很好的评价,吸引了很多回头客。仅去年,在微信、QQ的朋友圈发蜂蜜图片,通过粉丝捧场、分享等形式,我们以每公斤140元至160元的价格在‘朋友圈\’出售,获得了9万多元的利润,这最终讲究的是良心、是货真价实。同时,带动更多周边的贫困户、计生家庭户、残疾人家庭户等一道养蜂致富。”姚茂贤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巴马讯(记者/韦鹏雁通讯员/梁绍恩)日前,记者在巴马瑶族自治县召开的重大项目建设暨城乡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今年该县统筹推进5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15个,总投资818.48亿元,其中年度计划投资60.1...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