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生活特别有安全感” 巴马创新警务机制保平安纪事
本报记者廖庆凌通讯员罗顺敏林有安
每年来巴马住5个月,是辽宁省沈阳市的吴先生已经坚持了5年的习惯。2月20日,吴先生对记者说:“喜欢到巴马养生,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这里生活有安全感。”“有安全感”是到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和养生的外地人的共同感受,而这份感受的背后是巴马警方一系列警务创新在有力支撑。
正是在“创新无止境”的理念支撑下,近年来,巴马刑事案件发生率、治安案件发生率不断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全区排名不断提高。2017年,全县刑事案件案发率同比下降63%,治安案件案发率同比下降45%,破案率同比提升了17个百分点。
景区3年无刑案
“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人民群众有安全感。”在谈到如何创新现代警务运行机制,提高公安机关“打、防、控、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时,巴马公安局局长蓝善柏说。
以长寿闻名于世的巴马,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来这里旅游和养生。和所有的景区一样,外来人口多了,治安环境自然变得错综复杂。蓝善柏告诉记者,以前,巴马70%以上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都发生在城区、景区及盘阳河流域一带,而这“两区一带”正是巴马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如何打造一个让“候鸟人”有安全感的平安景区,是该县公安机关面临的难题。
甲篆镇百马村是巴马较大的“候鸟人”养生区。几年前,这里的社会治安曾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而变得复杂起来,巴马警方采取流动警务车、警务摩托车、警务自行车及警务徒步巡防的模式,使景区的治安状况得到好转。但这种“三车一步”的巡防模式,只靠公安机关一家单打独斗,“战力”有限。从2015年开始,巴马警方推行“公安+企业+村屯农户+游客”的“3+1”联防模式,将驻白马村的10多个公司进行整合,由一些治安防控经验比较丰富的民警为公司保安队员和治安联防队员进行统一授课,教授他们相关的安防技能及应急常识,并引导“候鸟人”积极参与。党委、政府专门投入一定资金,在景区安装治安探头和一键式报警系统,为“3+1”防控模式提供硬件支撑。据介绍,“3+1”模式推行以来,巴马景区已实现了连续3年刑事案件“零发生”。
治安防控全覆盖
2017年11月22日凌晨,巴马警方一举端掉了城郊接合部一个大型赌博窝点,当场抓获涉赌嫌疑人46名,查扣涉案车辆6辆,缴获赌资4万余元,并依法刑事拘留了9名涉嫌开设赌场的犯罪嫌疑人。
像这类案件线索,90%来自“一村一警一微群”警务平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网络的全民化,信息的共享与互通十分便捷,将现代警务融入微信平台,培育遍布城乡的警务信息网格,使“一村一警”社会治安防控模式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是巴马公安机关近年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一种有效探索。主要措施是由驻村、挂村民警发动辖区治安积极分子,加入村级警务微信群。平时,驻(挂)村民警通过微信群向群员宣传相关政策法律;群员也可以通过微信聊天,把辖区内的治安状况及违法犯罪线索及时向驻(挂)村民警反映和举报,不管线索大小,驻(挂)村民警一律将处置情况反馈给举报群众。通过这种信息互通模式,治安防控的效果十分明显。2017年,该局共收到群众通过微信群发来的报警及求助信息135条,警方通过举报线索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打掉犯罪团伙4个,查处各类治安案件50余起。
科技强警显神威
向科技要警力,靠科技提升战斗力,是近年来巴马公安工作改革的重头戏。去年,该县共发生“两抢”案件5起,侦破率达100%,而且破案周期大大缩短,最短的仅用2个小时。
这种快速破案的神威,得益于高科技智能警务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巴马公安机关投入3300多万元,建立起覆盖城区、景区的“天网工程”,大大提升了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力及打击力。在“神剑”专项行动中,该局充分运用合成作战平台和大数据警务云,实现了对犯罪分子的各种信息同步核实、查证,提高了打击效能,整体合成作战能力明显提升。去年,该局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92起,破案绝对数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随着城区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能力的提升,目前巴马警方已在城区各人口密集场所如学校、车站、医院等重点部位安装一键式报警系统。摩托车、电动车等民用交通工具大多配套安装有防盗功能的“车卫士”。据统计,2017年,该县出现了11个月无“两抢”案件的良好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韦鹏雁近日,在2017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巴马论坛)上,由巴马瑶族自治县倡导的“世界长寿联盟”成立,为世界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巴马经验”。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对“巴马现象”进...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