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桂林能感受到时间是有重量的访桂林作家黄土路

桂林晚报 2017-10-30 12:21 大字

黄土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肖品林

■黄土路简介

原名黄焕光,壮族,1970年生于广西巴马。作品见《作家》《花城》《青年文学》《天涯》《上海文学》等杂志。曾获第六届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园丁奖、第三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奖,第四、第六届《广西文学》青年文学奖,2013年广西年度作家奖(散文),第七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等。著有小说集《醉客旅馆》,散文集《谁都不出声》《翻出来晒晒》及诗集《慢了零点一秒的春天》等。现供职《南方文学》杂志,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这种抬头看见山的清秀,低头又能感受到水的宁静和柔和的生活。一切似有定数,习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其实是很幸福的。”作家黄土路说,自己刚从南宁来到桂林工作时,朋友告诉他,要把桂林的好地方走完,需要三四年时间。如今三四年过去了,他感觉自己永远走不完桂林的好地方,因为桂林处处是景。

在广西作家群里,黄土路可谓一个“全能选手”。他是诗人,也写散文,还是小说家,先后出版了小说集《醉客旅馆》,散文集《谁都不出声》及诗集《慢了零点一秒的春天》等。去年,他还在桂林、北海等地办了个人摄影展。黄土路无疑是生活里的有心人。他的笔尖和镜头所到之处,几乎都是细微之物。正是这些小人物、小生命、小细节,构成了动人的画面。

说到桂林文化,黄土路认为,桂林的灵渠、靖江王府、抗战文化、古村古镇等,对于写作者来说都是重大题材,都值得写作者关注和深入。

任何人生经历对写作都有帮助

记者:除了编杂志,最近在忙什么呢?

黄土路:看书,写作。有时候会到大圩、熊村、大境这些地方走一走。假期的时候回乡下去陪父亲,种种青菜。偶尔教一些孩子写作,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在广西作家里,您几乎是个无所不能的全能选手,写小说,写诗,还写散文。在您的内心里,您最看重的是哪个文学类别?或者说,哪种表达方式最接近您的内心?

黄土路:不是无所不能,只是喜欢更多而已。

个人很喜欢诗歌。写诗歌几乎是一种本能。读大学的时候开始写诗,2007年的时候出了一本诗集,就想过不再写诗了,要好好写小说。但还是忍不住写很多。前阵子整理了一下,差不多可以出两本诗集和一本同题诗集了。以前在电脑里写,在手机里写,现在包里放着一个本子,随时可记下想写的。特别喜欢字落在纸上的感觉,好像字落在纸上,谁也拿不走它了。

其实我骨子里的愿望还是写小说,通过故事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随着年纪的增长,散文又显得特别重要了。但散文得写长一些才有意义。把某种东西写成一本书,才有价值。这得要有时间。现在整天都忙忙碌碌的,不知道时间都去哪了?

记者:您当过老师,做过报纸记者编辑,如今在做文学杂志,这些经历对您的写作有什么帮助?

黄土路:任何一种人生的经历,对写作都是有帮助的。当老师是没有选择,现在想起来反而觉得特别美好和清静。做报纸让我感觉自己跟文字从未相离。我最喜欢的可能是做文学杂志的这段经历吧。从《红豆》到《南方文学》,一直跟文学在一起。我觉得我写作,可能跟母亲过早去世有关。我给母亲写过很多诗歌、随笔,试图填补她去世留下的空洞。这时我才感觉到文字特别有意义。

我们都成了没有故乡的人

记者:在您的写作中,故乡和亲人占了很大的篇幅,比如赐福村、盘阳河,比如父亲母亲以及童年的记忆。有人说,今天我们很多人渐渐没有了乡愁,也有人说,心里的乡愁越来越浓厚。您怎么看?

黄土路:现在交通很方便,飞机、高铁、高速公路、二级路,四通八达,想回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乡愁从何而来?其实你每次回家,你才发现,你永远回不到原来的那个村庄了。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一切,让我们都成了没有故乡的人。即便你回到故乡,你也回不到童年。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情绪会更浓烈,这就是乡愁。我觉得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回到故乡,回到童年。至少对我来说就是如此。

记者:去年您曾举办了两场摄影展,很多人发现,您的许多镜头对准的是细微的万物,比如小猫小狗,乡下的孩子,路边的花草,定格下令人心动的瞬间和细节。这跟您的写作风格似乎也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黄土路:从1994年底到画报社工作算起,我拍了很多年的照片了。整理出来才发现拍得最多的是老人小孩,小猫小狗。我觉得这可能跟内心对万事万物,对生命的敬畏有关吧。我觉得所有的生命都是卑微的。长沙岳麓书院附近有个自卑亭,名字取自《中庸》之“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君子修身,犹如长途跋涉,必须从近处开始,好比攀登高峰,须从低处开始。我拍下的多是低处和弱势的生命,最近我才想明白,其实我就是与那些老人小孩,小花小草,小猫小狗一样卑微弱势的个体。人以群分,我感觉跟他(它)们在一起,才特别快乐。我不太喜欢高大恢宏甚至强势的东西,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压迫。写作自然也就以关心卑微和弱势为主。我的小说集出版的时候,有评论家说我的小说里总有一抹人性的温暖,挥拂不去。我想,也许正是写作的时候内心对这种卑微和弱势的贴近,才产生了这种温暖。

桂林文化值得写作者深入挖掘

记者:您从南宁来到桂林工作,在这座城市生活还习惯吗?您对这座城市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黄土路:特别喜欢桂林这座城市,桂林人的心里似乎都藏着山山水水,山水融在他们的血液里了。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这种抬头看见山的清秀,低头又能感受到水的宁静和柔和的生活。一切似有定数,习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其实是很幸福的。

记者:您喜欢摄影、户外运动,您去过桂林的哪些地方?最喜欢哪里?

黄土路:我来桂林的时候,朋友告诉我,你要把桂林的好地方走完,需要三四年时间。如今三四年时间过去了,我感觉自己永远走不完桂林的好地方。因为桂林处处是景,每一个叫不上名字的瀑布、古村落,都让我感动和徘徊。我去过东山、天湖这些地方露营。去得最多的是大圩古镇、熊村、毛洲岛、江头村、灵田、桂柳古运河。我特别喜欢桂林的古村古镇。青砖碧瓦,略略倾斜的老木屋,被脚印磨得光滑的青石板砖,慢慢消逝的阳光,桂林的每个细节,都让我感动和珍惜,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时间是有重量的,它慢慢地浸进了我的生活。

记者:当前,桂林正在实施“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在您看来,桂林最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哪里?应该如何挖掘和传承?

黄土路:到桂林工作以后,才深深地感受到了桂林文化的魅力,从青山绿水,名胜古迹,古村落,到山水诗,抗战文化,它无所不在,都是不可复制的。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让文化与市民生活、旅游文化融合在一起,让文化成为日常生活和旅游的一部分,这很有意义。东西巷的改造完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次去东西巷,都感觉到时空似乎转换了,建筑和文化的复原都很成功。这是当代建设者留给将来的一笔文化财富。

桂林的灵渠、靖江王府、抗战文化、古村古镇等,对于写作者来说,都是重大题材,是值得写作者关注和深入的。我到桂林后,感觉到桂林作家对这方面的深入和写作还不够,多数对这些题材都是不触碰的。特别期待桂林的作家参与“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新闻推荐

农银人寿开展***工作

10月19日,农银人寿广西分公司到河池巴马县那社乡东烈村开展***,向东烈村捐赠扶贫电视机25台。当日上午,那社乡人民政府举办了广西保监局、农银人寿广西分公司、泰康养老广西分公司2017年扶贫日...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