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前,红军在镇巴赤南以50余人阻千余敌一天一夜 硝烟褪去 山河静好 人民安乐本报记者 衡俊昌

汉中日报 2021-04-30 12:17 大字

本报记者 衡俊昌 摄

红军到了青鹤观,吓得饶匪缩成团。

宝瓶山梁枪声响,渔渡盐场红了天。

……

这首在镇巴县广为流传的红色歌谣,诉说的是一个发生在该县赤南镇青鹤观的战斗故事。

青鹤观,位于镇巴南部一小山梁,山顶原为道观,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1933年5月红四方面军十二师先后在此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陕南县委员会和陕南县苏维埃政府,发布了《告陕南县群众同胞书》,一方面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发展地方武装,保卫新生政权;另一方面打土豪、分田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然而,新生的政权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敌视。1934年11月7日,国民党镇巴县保卫团常备第四队队长黄一甲纠集1000多人向青鹤观发起猖狂进攻。中共陕南县委书记潘天成率领机关干部、游击队员、赤卫队员50余人奋起抵抗。红军战士凭借青鹤观的木城、刺城、土城三道防线据险反击,激战一天一夜,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敌人进攻无效,便下令纵火烧山。潘天成见敌我力量悬殊,情况紧急,决定烧毁文件,组织突围。红军战士从青鹤观东坡石崖上滚坡下山,经平落坝、狮子垭向尖山子撤退,敌军紧追不舍。就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红军增援部队从宝瓶山赶到,吹响冲锋号,发起反击。敌人见势不妙,仓皇经赶场垭逃走。

在这场保卫战中,宣传部长陈文先、赤化区委书记陈忠瑞、红军战士刘定发、何才兴等10余人为掩护群众、阻击敌人而壮烈牺牲。然而,红军以50余人阻敌1000多人,坚守一天一夜,打退敌人三次进攻,创造了镇巴红色苏区战争史上以少敌多的奇迹,极大地鼓舞了苏区军民的斗志。

顺着曲折的山路拾级而上,半山腰立着“川陕省陕南苏维埃政府旧址”和“川陕省陕南县苏维埃遗址”两块石碑,诉说着历史的硝烟。

“青鹤观主体建筑毁于战火,为了纪念这场战斗,更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当地群众在遗址上栽植了大量的青松,来守护长眠于此的红军烈士”。赤南镇党政办主任余强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0余年,每年都为到这里瞻仰的机关干部、中小学生讲述历史。

驻足在青鹤观,山脚下清澈的河水昼夜奔流不息,似乎在提醒着人们发生在这里的那一段悲壮历史;主峰的四周,参天古柏迎风摇曳,仿佛为这里的烈士亡灵们遮风避雨,守护安宁。

硝烟褪去、山河静好、人民安乐。87年过去,时间并未冲淡红色的印记,那段岁月里所抛洒的热血,已化作新时代发展的精神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当地镇党委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完善社会民生保障,2020年全镇实现中小企业营业收入16565万元,农业总产值1317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67元。

截至目前,全镇共培育种养殖企业和专业合作社39家,流转土地6500亩,建成4个千亩产业基地。同时,依靠苏陕项目支持,在集镇移民安置点建立了4个社区工厂,稳定解决200人就业。

如今山区群众捧上了金饭碗、住上了幸福居,收获满满幸福感,正向着新征程扬帆启航。

新闻推荐

人防易地建设费欠款征收决定镇人防字〔2021〕1号

陕西省圣唐置业有限公司:你公司2014年开发的镇巴县商业中心项目,拟建设21层,总建筑面积41837.89平方米,地面首层建筑面积...

镇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