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让兴隆镇生意兴隆 本报通讯员 陈兴松

汉中日报 2020-11-28 11:47 大字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如何把产业发展壮大,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上增收,最终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镇巴县兴隆镇在产业扶贫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充分开发利用自身的特色产业优势,不断发展壮大镇域产业,让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

辐射带动,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

11月10日一早,兴隆镇利民魔芋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黄朝保就到“楮芋鑫”魔芋凉皮加工厂查看生产情况。短短几年时间,黄朝保从一个自己种魔芋、卖魔芋的商贩,变成了销售魔芋速食品的“生产者”,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兴隆镇地处巴山腹地,海拔、气候非常适应魔芋生长,可以当年种当年卖,价格也不错。兴隆镇紧盯魔芋市场的前景,采取“市场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模式,由企业建设高标准育种基地,与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和保底价回收协议,同时,充分利用“小众小养”这一奖补政策,按照贫困群众的种植规模进行奖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激发了种植的积极性。这些举措让魔芋产业在这片土地上逐年发展壮大。近年来,该镇累计参与魔芋产业实现增收的群众达到了600余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老黄也从“魔芋贩子”变成了“企业家”,并且荣获省市县多项荣誉。

提质增量,让群众增收方式增多

最近,镇巴县怡溪春茶业有限公司的管理员郑小明一直在兴隆镇大桥梁茶叶基地里忙碌,指导工人对茶树进行除草和施肥。“每天都忙得不得了,既要指导工人干活,还要安排好这百十来人的生活。”郑小明说。

兴隆镇按照镇巴县“4+x”(茶叶、畜牧、魔芋、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和蚕桑、食用菌等其它特色产业)产业布局,积极抢抓机遇发展壮大镇域主导产业,近年全镇茶叶种植面积增加到了1.9万亩,标准化茶叶加工企业达11家,茶叶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怡溪春、定元春、裕禾等茶叶品牌荣获省级著名商标。

“我们现在住在茶山下面的袁家桥安置点,一有时间就到这里来干点活,挣点钱,有时采茶、有时除草,零零碎碎一年能挣2万块钱左右,并且把家里也照顾了”,正在茶园除草的贫困户李治芬这样说。既要实现产业发展壮大,也要促进群众致富增收。近年来,兴隆镇各类产业基地规模逐年壮大,需要的用工量逐年增多,而该镇“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的思路,让产业基地紧靠安置点,既方便企业,又完美解决了群众“钱袋子”的问题。同时,镇里还鼓励群众围绕镇域主导产业发展“小种小养”,并与市场经营主体紧密合作,确保了农产品就地“变现”。

联通网络,让群众的农产品“走出去” 11月10日夜里,兴隆镇电商体验中心正在进行一场网络直播销售活动。“从9日起,我们销售团队就24小时不间断开展销售活动了,也想充分利用双十一这个网络购物节把今年的销售量再提高一点”,兴隆镇镇级电商服务站负责人何永志说,“自2016年以来,镇上就开始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特别是这几年,村上的站点建起来后,镇电子商务中心根据各村站点的货源信息反馈集中开展促销活动,销售量也起来了,今年的双十一预计能销售30万元左右”。

按照“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发展思路,兴隆镇聚力发展电子商务,丰富本地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群众生产生活成本,切实解决困难群众“销售难题”,2020年该镇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320余万元,累计帮助200余户群众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新闻推荐

镇巴魏兆芳: 从高中毕业生到“中国好老师”

工作中的魏兆芳。(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何大龙“没有想到普通的教学工作,会让我有这份收获。”近日,镇巴县泾洋初级中学语文高...

镇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巴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