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茶叶与清贫太守
李振峰
“春风又绿江南岸”。清明前半月,听说新茶上市了,我即去汉中拜将坛路《罗氏茶荘》买回一斤“毛尖”,洗手、净杯、烧水,开水入杯,绿芽翻腾、嫩叶起舞、茶蕊舒展、汤水翠绿、清香四溢!我不会品评,谈不上饮赏,但喝茶之时,能感觉到入口微苦、回味甘甜、口齿爽香、余味悠长,而且,往往还生发心潮、思绪连绵。
茶叶是平凡低调的,“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也是崇高伟大的,不论门第对象,是雅俗共赏的饮品。有“巴山茶痴”美称、为汉中茶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专家蔡如桂先生,二十年前写一本书《茗饮之道》,使我知道了茶叶的前世今生和奇妙功用。茶叶能饮能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还爽口顺胃、刺激肠胃蠕动,还可降血脂、利肝肾、解酒清神醒脑,等等,堪称“国饮”。
陆羽,湖北天门人,生活于盛唐,幼为僧,少为伶,后为文,20岁专注茶学50余年。他志于茶而避于仕,足迹遍及山川,评鉴天下茶茗。公元765年写就人类历史首部茶学专著《茶经》,考证修订15年,公元780年(陆羽47岁)刻印问世,一举奠定在世界茶学上的至尊地位,他被后人称为“茶仙”、“茶圣”、“茶神”。《茶经》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茶之为用,味至寒,发乎神农氏。”陆茶圣《茶经》广征博引典籍名篇介绍茶叶,《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广雅》:“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本草·木部》:“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痿疮,利小便,去痰温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注云:“春采之”。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一万年前云南就有茶叶,后传入四川,再入汉中。汉中茶叶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相传,刘邦曾率百官到西乡茶镇品茶。东汉班超西域建功封定远千户侯,食邑镇巴,岁奉“归仁茶”,“归仁(今镇巴县渔渡镇)雌鸡岭茶”声名远播。唐时,对镇巴茶纳税“年课银三百”。宋明时期,“汉中买茶,熙河易马”,“年以汉(中)三万担易边马三万匹”,汉中茶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和开封、成都、杭州并列为全国四大商业中心。国运衰微、经济贫乏的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陕西清理财政说明书·茶课税厘》载:“汉中有一厅一县征收茶税,年征银279两7钱6分1厘。其中,定远厅(镇巴县)银为219两1钱6分1厘,西乡县银60两6钱;兴安府(今安康)有四县一厅征收茶税,年征银246两7钱5分,其中,紫阳县银127两3钱4分7厘……”。茶叶和国家运势密切相关,30多年前,汉中茶园少且制作原始落后,不光手揉脚踩,甚至鸡扒狗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984年蔡如桂先生带领茶农创出全国名茶“秦巴雾毫”,结束了陕西无名茶的历史。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汉中茶叶快速发展硕果累累。市茶叶办张星显主任告诉我:2007年“汉中仙毫”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殊荣,2013年“汉中仙毫”荣获巴拿马国际金奖,十年来汉中茶叶获全国全省150多项金奖。全市现有茶园120万亩,涉及8县112镇894村,茶叶企业1800家,总产5.3万吨,有仙毫、毛尖、炒青、红茶、茯茶等品种,种制销从业80多万人,综合产值300亿元。市政府规划:2020年全市茶园达150万亩,总产6万吨,综合产值500亿元,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我由茶叶想到了宋代“清贫太守”文同。岁月流逝,山河沧桑,数千年来,有多少外籍官吏到汉中任职,时间长、情缘深、文化造诣高、社会影响大则当属文同。文同(1018年—1079年),四川梓州(今盐亭县)人,1072年知兴元府(汉中),1075年知洋州(洋县),1077年解洋州任,1079年逝于赴湖州(今属浙江)途中陈州(河南淮阳)驿馆。文同自幼勤学,1046年考得“乡书第一”,作《太元观题壁》:“三十穷男子,其如胆气成。鸿毛在乡里,骥足本乾坤。周孔为逢揖,轩雄自吞吐。平生所怀抱,应共帝王论。”此诗广传后世,成为激励青年学子的名篇。1046年高中进士第五名。知兴元府前,先后在四川遂宁、邛崃(三仕)、蒲江、大邑和陕西彬县、四川广汉、安岳、成都、仁寿等地任职,还数度入朝为官。文同自幼画竹,知洋州期间,经常在城北筼筜谷观竹画竹,创作大量竹诗竹画,当时就名动天下。他毕生爱竹喜竹尊竹赞竹画竹,“胸有成竹”就出自洋州任内与苏轼交流画竹的体会。他是墨竹画的始祖,在中国画坛称为“湖州竹派”。文同也像竹子,内空外直,劲节青叶,行走宦途30余年,正直善良、廉洁奉公、注重教化、政绩卓然、所任之处,口碑载道,史称:“廉吏”、“清贫太守”。
文太守在汉中5年多,对山河美景和当地百姓有着无与伦比的赞许和深厚浓烈的情感,他在《中梁山寺》其三写:“群峰南北争嵯峨,如浑大壑翻众波。爱之欲把入图画,世无好手将奈何。”爱之甚、叹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文太守在兴元任未满,就向朝廷上《奏为乞差洋州一次状》,请求“连并差遣臣知洋州一次”,所列原因:“实以家贫累重,食品稍众,分减寄寓,颇难区处”。我假设三个选项:一是确实困难,“官到贫时方为清”;二是舍不得离开汉中;三是对朝廷变法不认同,回避入朝为官。
文太守在汉中期间,重建府学,振兴教育;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增修城池,加强守备;减轻徭役,体恤百姓,等等。其勤政良政,尽力造福,得到百姓普遍好评。
文同为茶事还有一重大举措。洋州辖今西乡、镇巴、佛坪地域,属优质茶叶生产地,当时茶盐官营,有茶榷法、盐榷法。北宋外患严重,军马需求量大,茶叶运到河西走廊,百斤换马一匹。洋州榷茶任务重,每年40万斤以上,官府低价收购、茶农吃亏外,还有一个“拍脑袋”的规定:洋州茶农完成任务后余茶只能到四川卖,四川本是茶区,现状是官榷无利、自销无路,还有缺盐之苦。文太守毅然上奏《论官场榷盐宜预为计度状》,请求修改或废除榷茶法,此事风险很大,好在后来朝廷政策作了调整,文太守得到百姓衷心拥戴。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不计个人得失,遥想当年,实在难得,令人感佩!
当朝重臣司马光评赞文同:“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伟大文人,称视为良师益友的文同:“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千年后的我们,读着以上文字,不禁肃然起敬!
说茶、论人、做事,标准何在?元代王冕写得好:“不要人说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新闻推荐
近日,陕西汉中市镇巴县中学的多名学生反映,该校接连有学生在学校食堂吃饭后,出现上吐下泻症状,怀疑食品卫生有问题。目前,相关食品已送检,原因待查。3月20日,一则名为“镇巴县中学学生在食堂集体中毒”...
镇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