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灵济村悄悄变了样!

汉中日报 2017-11-29 12:07 大字

本报通讯员 欧世强 “这水泥路直接通到了家门口,买个啥也方便。这背了一辈子的背篓以后怕是用不上了。”说起要搬新家了,50多岁的康联安站在刚刚建好的安置楼前一脸兴奋。

家住镇巴县兴隆镇灵济村新房组的康联安,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村委会对面的山顶上,下山一趟来回需要近5个小时。因为居住太偏僻,连村子里的零工活都没有机会打,一家3口就靠侍弄家里的几亩薄地勉强过活,30多岁的独子至今没有找到对象。在***中,他家被确定为贫困户。

康联安所在的灵济村,山大沟深、梁峁纵横,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290户1101人,其中贫困户117户298人。2015年,该村成为了镇巴县地税局的联村扶贫点。该局成立了扶贫工作组,立即下派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进驻该村,挨家挨户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征询老党员、老乡贤,召开村“两委”班子扶贫专题座谈会,按照“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包脱贫”的工作要求,制定出了全村脱贫规划。

面对自然资源缺乏、交通条件落后的现状,该局先后组织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前往城固、西乡等地考察学习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经验。带领群众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互助资金协会+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能人大户+贫困户”等模式,采取支部书记领头创办,动员贫困户积极入会入社,土地流转、贷资入股、年底分红途径,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先后引进魔芋产业,引导帮助40余户贫困户种植魔芋100余亩;筹措资金购买中药材种子,免费为80余户贫困户发展大黄150余亩,种植元胡100亩;开展实用技术、致富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劳动力转移,年输出劳务300余人次;发展核桃、板栗400亩,吸纳贫困户117户,实现了贫困户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

“刚开始,啥都缺,总感觉日子没盼头。”康联安说,是镇村包点干部和结对帮扶人员,为他落实了移民搬迁指标、种植了6亩多中药材,并安排他到移民安置房建筑工地打起了零工,一家人日子有了盼头。

同时,该局通过积极争取交通项目,投资570余万元建成了9.5公里通村水泥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并先后投资10余万元,为灵济村小学硬化操场、为留守儿童送物资,为村委会建图书室、广播站,改善了村委会办公条件。

新闻推荐

镇巴仁村镇深化“三变”改革促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符芳)镇巴县仁村镇党委政府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不断深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推进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激活“死”资源,推进资源变资产。以土地承包经营...

镇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