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年摆渡情 老船工韩文新的逝水年华

汉中日报 2019-01-03 10:21 大字

?韩文新的渡船穿梭在汉江两岸,惠及群众3500多人。?本报记者?汤江?摄

一位花甲老人,从12岁开始在汉江上撑船摆渡,为汉江北岸的杨庄、韩庄两村3500多人搭起了沟通外界的桥梁,尽管每年收入仅有4000元,可他一干就是53年,从未间断。

他就是韩文新,洋县黄金峡庙上渡口的一位老船工,岁月的沧桑与奋斗的艰辛印证在他那黝黑的肌肤和长满老茧的大手上,一只篙杆、几艘小船成了他朝夕相处的伙伴,渡口是他坚守一生的地方。53年来,任凭寒来暑往、斗转星移,他撑着一根竹篙,驾着渡船,与滚滚江水相伴,与太阳月亮相伴,与两岸的乡亲们相伴。

杨庄、韩庄两个村在汉江北岸,距江南岸的镇政府只有6公里,但隔着汉江,又没有桥,要去镇上办事,只有靠渡船。在爷爷悉心教导下,他的驾驶技术日益精进,17岁那年,韩文新已经是庙上渡口的正驾长了。

可好景不长,1970年,爷爷去世了,与爷爷感情深厚的韩文新一度无法从悲痛中摆脱出来,甚至决定不再摆渡了。村里先后有5个人接手过这活,可最终都嫌收入少而放弃了。

“那时,全家13口人,劳动力只有父亲、叔叔和我三个人。”韩文新说。可新铺、韩庄两个村的村支书一起找到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他回去摆渡,还将他的工分由5500分调高到6500分。面对乡亲们期盼的眼神,韩文新终于答应重新回到渡口。

韩文新也没想到他这一接手就干了一辈子。53年来,他牢牢记着爷爷的话:“小心驶得万年船”。他边渡边学,根据不同季节,总结摸索出13条航线,水多水少、浪高浪低、弯大弯小,载多载少,走哪条航线,他烂熟于心。村民们有急事,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这些年,每年的大年三十,别人家里忙忙碌碌准备过年,老韩一整天都待在渡口上,迎来送往,一直要坚守到夜里。“要是有人回家,到家门口了却过不了河,我就算待在家里也不安心。他们需要我,我觉得这就值了。”韩文新的语言和他的人一样朴实。

“有钱过河,无钱也过河”是韩家的祖训。韩文新坚持为当地群众提供安全又廉价的渡江服务,童叟无欺、随到随送,哪怕一次只渡一个人,碰上家庭困难的孤寡老人,他常常分文不取。老韩人很随和,但有时也很倔,坐上船,必须听他的,老韩还振振有辞:“是我开船哩,不听我的,出了问题,很可能就是人命,谁来负责?”

50多年来,老韩始终没离开过庙上渡口。无论风霜雨雪、潮涨潮落,他都以船为伴,尤其在涨大水时,他日夜守护在渡船旁,生怕渡船被大水冲走。从最初的木筏、小舟到现在的铁驳船,老韩共驾驶过大大小小十来条船,现在老韩驾驶的是他花14万元添置的两条动力铁船,提起这事,老韩对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买这两条渡船时,县交通局一次性补助他5万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这些年来,县交通局和镇村都很关心他,在汛期天天打电话来问情况,每天把气象预报和汛情水情发给他,提醒他安全度汛。

问起老韩今后的打算,他满怀信心:“至少还能再干5年,到70岁时再看,能干得动就干,实在干不了,一定找个可靠的人把这活传下去,不能让这活断在我手中,不能让乡亲们没船过河。” (刘颖 张校峰)

新闻推荐

洋县今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余亿元

本报讯(通讯员张恤民王超)洋县坚持把扩大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带动作为引领转型升级、绿色循环、追赶超越的重要支撑,围绕五大...

洋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洋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