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也能增收脱贫” 洋县长青菌业栽培基地采访见闻
本报记者黄韦华 一辆辆装满食用菌的大卡车陆续驶入108国道,一个个食用菌栽培大棚自东向西依次排开,一台台袋料香菇菌棒装配机器快速运作,采摘、分类、入库、装车的一百余名工人有序忙碌着……这是近日记者在地处洋县龙亭镇三合村的陕西三秦森工菌业栽培基地看到的喜人景象。
“在这里打工快三年了,活轻巧、时间规律、收入稳定,领导、员工都很关心我。”三合村4组贫困户薛金娥对记者说,老公身体不好、因病致贫,自己既没技术又没资金,多亏了三秦森工菌业就近解决了就业问题,脱贫才有了希望。
记者在香菇大棚转了一圈,了解到像薛金娥这样就近打工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纷纷表示,这里效益好、工资发放及时、收入稳定,还能学到一些技术,干活越干越有劲头。
村民们打工的陕西三秦森工菌业公司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占地面积150亩,有食用菌栽培大棚200个、冷储库300平米,建成自动化拌料装袋、消毒灭菌、无菌接种、菌种培育、恒温出菇、产品冷库及烘干设备等食用菌现代化生产线两条,可年产100万袋菌种、600万袋菌包,年产以香菇、木耳为主打的各类食用菌160万斤,杏鲍菇、蛹虫草、猴头菇等产品持续循环生产,羊肚菌、灰树花、大球盖菇等食用菌新品试种成功……基地除固定员工外,每天临时用工约120人次,采摘旺季务工人数还会不同程度增加。
下岗职工梁龙是2014年底来到该基地的,第一个月工资就是2600元,他庆幸自己终于走出之前下岗后仅有几百元生活费的阴影。梁龙说自己很幸运,不仅是月收入超过4000元,更重要的是见证了基地从普通的长青林业局菌种厂,到建成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线一条、栽培大棚60座,再到今天的设施设备完善、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这不仅是我的工作,也是我一生的事业,我要全力以赴。”正在用推车将分类的香菇送入冷库的43岁的万志军,挥袖擦了一把汗对记者说,作为基地大棚管理负责人,每天要带领工人采摘、分类、装车、出货等,虽然忙碌,但看到工人领到工资喜滋滋的样子,自己就觉得这工作特别有意义。
据陕西三秦森工菌业栽培示范基地负责人陈晓波介绍,2014年春,长青林业局积极响应省林业系统发展林业产业的号召,依托原长青林业局菌种厂来发展产业,在盘活国有资产的基础上安置下岗职工并带动周边农民增收。从对一个接近荒废的菌种厂进行改造、扩建、升级,到目前集食用菌研发、制种,栽培、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产基地,企业完成了一次转型、蜕变。
目前,该基地固定资产达到2500万元,2016年产值约2200万元,2017年产值持续攀升。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陕西三秦森工菌业积极发挥驻地企业扶贫的资源优势,通过来厂务工、增加收入,种植帮扶、技术指导,建合作社、户社联动等措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目前,用工人数超过120人,其中贫困户占15%,人均月收入超过1500元。同时,带动种植户发展段木香菇、木耳10万架,袋料香菇、平菇栽培300万袋,羊肚菌600亩。
新闻推荐
阳光讯(张校峰实习记者李希文/图)3月31日,2018汉中油菜花海节暨洋县第九届梨花节全民健身万人徒步毅行活动在洋县印象洋州广场隆重开幕。来自洋县内外的7100余名选手参加了毅行活动...
洋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洋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