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 ——洋县木瓜园村扶贫见闻
本报记者 黄韦华
“赶上了扶贫好政策,也多亏了街道办和村上干部,我才能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6月27日,洋县洋州街道办木瓜园村3组42岁的贫困户雍亚莉对记者说,想到以前的穷日子真有些后怕。
原来,雍亚莉长期生病,家里不仅没有积蓄还欠了外债。三间土坯房屋顶漏雨、墙缝渗水,房屋主结构的木架子腐朽,随时都有垮塌的可能。不得已,一家三口临时搭建起一个不足30平米的临时窝棚。起初,她对扶贫干部上门讲的扶贫政策、产业发展没有想法和动力,对生活几乎丧失了信心。
“扶贫先扶志。”村支部书记杜建文对记者说,像雍亚莉这样的贫困户,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勤劳实干的行动,首先要让其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针对雍亚莉家的具体情况,洋州街道办扶贫驻村工作队,努力补齐贫困户精神贫困短板,先从思想上、精神上帮助。除关心其生活、帮助解决女儿上学困难、联系医疗机构治病外,还为其丈夫联系工作、替其跑高铁占地兑付资金……2016年4月,雍亚莉在扶贫干部的大力帮扶之下,借助移民搬迁、拆迁补偿等资金开始翻建房屋,今年年初搬进了新居。
“居住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脱贫有信心了。”雍亚莉的丈夫刘宝宏说,“驻村工作队帮我联系了在高铁工程队当安全员的工作,上班时间规律、收入稳定,试用期月收入近2000元,三个月后还要涨工资,比在外地打工划算多了,还可以照顾多病的妻子,干活有劲头了。”
据包抓贫困户雍亚莉的洋州街道办驻村干部黄学荣介绍,雍亚莉脱贫致富积极性很高,目前种植了2.5亩药材、1.6亩水稻,还套种了花生、芝麻、豇豆等,光种植收入一项全年就能达到4000元左右,年底脱贫没问题。
像雍亚莉这样的贫困户,在木瓜园村有25户、69人,如何使其“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呢?“只要贫困户有想法,我们就有办法,坚决做到精准脱贫、不落一人。”驻村工作队的任洁回答的非常坚定。
“洋州街道办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驻村工作队严格落实扶贫措施,除了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帮扶之外,有针对性地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还和企业签订了收购协议。贫困户没了后顾之忧,积极性很高。”木瓜园村村长刘建红说到产业发展信心满满。
“去年村上成立了养殖合作社,驻村工作队帮我扩大养殖产业。目前养牛41头,带动贫困户12户,贫困户养牛积极性很高。”3组村民刘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目前的市场售价计算,除去成本每头肉牛一年赚2000元,加上扶贫资金补贴可就不少了,贫困户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每天领80元的工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靠药材产业脱贫了,致富奔小康更有信心了。”该村4组2016年脱贫的典型赵建军对记者说,“去年驻村工作队上门做动员后,我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用于扩大药材种植面积的同时加大村里零散药材收购量,及时送到西安药材市场,原本就想赚个差价,没想到三个月净赚2万多元……”
据了解,木瓜园村具有深厚的药材种植基础,驻村工作队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大力发展香圆、木瓜、乌药等。目前,该村香圆药材种植约210亩、银杏叶采摘面积达到200亩、瓜蒌种植超过70亩……
新闻推荐
“只要勤快肯动脑筋,赚钱的路子多着哩!” ——记洋县槐树关镇阳河村致富能手吴成敏
吴成敏背着喷雾器在自己的魔芋基地喷洒杀虫剂。本报记者黄韦华通讯员贾军文/图“最近很多人都在争当贫困户,可是我就不申请当贫困户,为啥呢?我觉得人要有志气,不能有依赖思想。虽然我家里住的还...
洋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洋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