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陕西中药材资源助力医药产业腾飞 ——《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出台

陕西日报 2016-03-09 19:43 大字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加强对陕西省道地、濒危及大宗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全面提升陕西中药材资源大省优势地位,促进中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结合产业实际,陕西省特制定了《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

该方案的制定,由省政府领导批示省工信厅牵头,省中医药局、发改委、科技厅等11个省级部门共同参与,该《方案》出台后实施后,对于加强中药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升中药材市场的供给能力和质量水平,全面推进陕西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方案》发展思路与目标

该《方案》坚持以发展促保护、以保护谋发展的原则,以保障市场供应为目的,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质量为先导,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优化抚育,大力发展规范化种养殖,打造区域优势基地,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实施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形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秦药”生产基地,为陕西省中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

到2020年底,重点加大10种濒危中药材保护和30种大宗中药材规模化发展的力度,使陕西省濒危中药材得到突破发展,大宗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健全中药材生产加工标准和信息监测体系,全面提升“秦药”品牌的影响力,实现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1、实现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养殖产量年均增长10-15%;2、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1个;3、建立濒危药用动植物自然保护区3个;4、打造全国“林麝”养殖示范基地3个;5、建立健全20-30种大宗药材生产加工标准体系;6、建立中药材信息监测网点10个;7、建设中药材仓储和加工基地10个。

   《方案》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

依托太白、佛坪等自然保护区,加快设立濒危稀缺中药材种养殖自然保护区。重点建设太白贝母、重楼、细辛、珠子参、麝香等10种濒危稀缺中药材培育基地。

1、建立濒危药用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在太白、佛坪等自然保护区内,分别建立3个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加大对市场需求量大的濒危野生中药资源采取人工抚育,种质资源繁育优化,力争满足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对太白贝母、石斛、重楼等10个濒危品种进行优抚优化保护。

2、打造全国“林麝”养殖示范基地。依托陕西片仔癀麝业公司、凤县逢春养殖公司、陕西洋县林麝特种养殖公司等企业,扩大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重点开展林麝保护、驯化、养殖、繁育、疾病预防等技术研究,提升繁育、养殖水平。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把凤县、镇坪等林麝养殖业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养殖示范基地。稳步推进赛加羚羊等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产业化发展。

3、加快中药材生态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实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仿生种植等方式,扩大中药材适生范围。依托相关企业,结合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在秦巴山区,重点开展天麻、猪苓、重楼等药材的种植;结合防沙治沙工程,在陕北的定边、靖边等区域,主要建设甘草种植基地;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在陕南主要建设山茱萸、杜仲、黄柏、厚朴、枳壳等品种的种植基地,形成5-10种中药材生态基地。 

  (二)推进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大基地建设

发挥优生区的优势,突出重点,实施“一县一品”工程,重点建设30种大宗优质中药材国家级和省级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基地,提升种养殖综合发展能力。

1、加快大品种大基地建设步伐。对已获GAP认证的丹参、山茱萸、绞股蓝、天麻等品种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继续依托该品种的建设单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做大做强丹参、山茱萸、绞股蓝、天麻、黄连、玄参等6个品种的大基地,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2、积极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规范化种植认证。对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的汉中附子、杜仲、猪苓、渭南大红袍花椒、陕北酸枣仁、黄芪等品种,依托龙头企业,加大产业化力度,提升规范化种植水平,早日实施规范化种植认证。

3、打造“一县一品”精品工程。重点推进延胡索、天麻、连翘、林麝等30个品种,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形成具有明显地域优势的“一县一品”精品工程。 

  (三)实施中药材生产科技创新工程

重点开展30种中药材基础研究工作,加强标准化种苗基地建设,实施野生抚育、优良品种选育等工程,选育中药材优良品种5-10个。研究10-30种中药材增产增效种植技术,提升中药材质量,形成绿色中药材加工产业链。

1、建设陕西省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依托步长集团、陕西天士力、安得药业、汉王药业、盘龙制药、白云制药、安康振兴、陕西片仔癀麝业等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重点建设30种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化、规模化繁育基地,为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2、加强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依托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重点攻关研究20-30种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和药效成分形成规律,形成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

3、加大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依托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承担单位,发挥高校科研单位技术优势,形成产学研联盟,以山茱萸、丹参、绞股蓝、天麻、延胡索、黄连、黄精等品种为重点,辐射其它品种,开展优良品种选育及新品种推广。 

 (四)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

实施产业发展带动战略,充分利用大企业的人才、资金、营销网络等资源优势。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建立种植养殖基地,支持专业化种植养殖企业实施基地+农户、合作社等模式,带动种植养殖规模化发展,全面提升种养殖产业化水平。

1、充分发挥大企业的龙头引领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新模式。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利用资金、科技和营销等资源优势,支持专业化、科学化、规模化种植,鼓励基地+农户、合作社等模式,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种养殖产业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依托龙头骨干企业的资源优势,加快种养殖产业化发展。

3、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积极推进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 

 (五)打造现代化中药材流通大市场

依托陕西省中药材交易市场体系,扩大市场交易范围,完善中药材流通行业规范,培育全国知名、西北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平台,建设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进一步满足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建设好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中药材产地加工基地和仓储物流中心。 

 (六)搭建中药材生产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搭建陕西省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体系,为产业发展建立便捷、高效、准确的信息通道,实现市场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中药材生产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中药材信息服务中心;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 

 (七)提升陕西“秦药”品牌影响力

完善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树立名牌战略,打造“秦药”大品牌,提升“秦药”市场占有率。

在下一步的发展中,陕西省将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措施,确立由省工信厅牵头的沟通协调机制,全面推动陕西省中药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德法同治 方显合力 华文胜

前不久,中央文明委对62名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进行表彰,为全社会树立了道德的榜样和标杆。在依法治国已成为共识的今天,道德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实施上,只有德法并重、德法同治,才能取得最佳的社会治理...

洋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洋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