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诉求:第一时间上达、阅办、解决—— 洋县架起服务群众“高速路”
本报讯(通讯员 杨国涛 蒙刚 记者 武盾)今年来,洋县在深化民情报告制度过程中,积极探索应用民情在线综合服务平台,让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民情走上了网络“高速路”,使民急、民难、民忧、民怨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在磨子桥镇推行的民情报告制度基础上,该县规范了相关内容、运行程序和目标要求,在全县范围组织实施,并及时与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民情在线综合服务平台,在各镇、街道办和部门推广应用。只需用手机或电脑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上报到平台,系统会在第一时间把批办要求发送给承办责任人,极大地缩短了民情收集处理时间。龙亭镇三合村村民王敬文,遭遇车祸致残,镇上通过民情在线平台得知后,及时看望救助,并上报民政局为他办理了低保。老王动情地说:“不用自己跑,镇上就把我的困难解决了。”
各级干部把群众的忧、急、怨、盼,在第一时间转化为工作方向,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被动驻村为主动服务。为保证批办民情得到及时落实,从承办责任人受理开始,在办结期限到期前3天,系统会自动向责任人发送催办提醒,到期时及时发送逾期提醒。一般问题矛盾,要在2个工作日内处理结束;对问题复杂、需要延长时间的事项,承办责任人须书面说明原因和具体办结时间。
“以前干部驻村,不知道干啥,工作起来没头绪,胡子眉毛一把抓,群众急需办理的事情,干着急使不上劲。有了民情在线平台,群众的诉求能第一时间上达、第一时间阅办、第一时间解决,责任到人。”提起推行民情在线平台带来的变化,磨子桥镇党委书记龚新英说。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收集民情事项3024件,办结2812件,办结率达93%。上半年,全县上访总量同比下降21%,初访人次、批次分别下降19%和21%,重访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21%和43%,实现了“一控双降”目标。
新闻推荐
7月29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汉调桄桄杖头木偶戏新创剧目《鸿门宴》在洋县开明广场展演,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观看。炎炎夏日,该县的非遗工作者坚持创作,为群众进行非遗保护宣传展演。本报通讯员张校峰...
洋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洋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