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存木雕捐出去祖父故事讲出来

汉中日报 2020-12-04 09:49 大字

李世久的木雕作品。李晓瑞 供图

11月30日,李彦柏、李晓瑞夫妇向西乡县文物广电局工作人员展示了他们的爷爷李世久遗留的木雕作品。他们决定将这些保存了30多年的木雕作品捐赠给县文广局,为建成后的西乡县博物馆布展储备更多展陈实物。

“爷爷出生于西乡县城东北李家湾。因精于木工,解放后供职于县建筑公司。退休后,在东关街自己的住所辟出一间‘工作室’,常年凿刻不止,留下了不少木刻的亭台宫观、佛像、牌匾等。”

李晓瑞说,爷爷是个悟性很高的人,虽只有初小文化,但是心灵手巧,做啥像啥。祖上把木匠手艺传给爷爷,他又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不断提升,凿刻技艺日臻精湛。他曾参与西乡县第一幢楼房西乡县百货大楼的修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西乡县鹿龄寺大规模修缮。谁能让那对石刻梅花鹿断了的“抵格儿”(西乡话,犄角的意思)重新“长”上?当时的鹿龄寺主持找到了李世久。

“别小看这个‘抵格儿’,爷爷一有空就刻,刻了将近两年。仔细看,方寸间的石条上,朵朵梅花刻的是栩栩如生呢。”“爷爷是一有空就刻呀、凿呀的,弄得屋里面到处都是木屑、灰尘,他却全然不顾。我问他刻这些有啥用,他总是对我说‘你女子不懂,用处大了’!”李晓瑞说,午子观顶观药王殿等几尊神像,也是出自爷爷之手。

“爷爷不只是个凿刻不停的手艺人,还是社区群众文化的组织者、参与者,是戏迷呢。”李晓瑞指着几张演出合影照片,告诉我,当时东关社区的社火,特别是大家看到的举得高高的、“五花大绑”着盛装的孩童,那都是爷爷挑选的,道具都是他亲手做的。他曾给人做过一组木刻的戏曲脸谱,色彩鲜艳,生动传神。

“他最爱唱包公。小时候我总是劝他换个角色,他却坚持不改换。”实际上,李世久一生都像包公一样刚正不阿。李晓瑞说,爷爷不善言辞,也从不趋炎附势,显得有些不太合群。他常说,这辈子不求人,他过得不比谁差。

李世久1988年9月离世,身份证显示生于1914年9月1日,育有一子,却未能继承他的手艺。生前最想将手艺传于大孙子,无奈大孙子当兵转业从政了。

如今,那条曾经传来不绝于耳凿刻之声的东关街,早已是座座高楼崛起。只有这个出身平民的工匠巧手凿刻的作品,无声地向世人展示着西乡大地曾经的建筑艺术水准。(樊义强)

新闻推荐

西乡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移动机械区域

本报讯(通讯员熊晓琪)为进一步改善县域环境空气质量,减少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近日,西乡县人民政府正...

西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