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萍卖笋记
本报通讯员 姚远5月8日,8点,雨。
脱贫户马家萍心里犯起嘀咕:雨下这么大,汉中市审计局的干部还来不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把前几天进山打好的竹笋捆成把,冒雨背到了洋溪村委会。
西乡县沙河镇洋溪村是市审计局的扶贫村。因为下雨,原计划在院坝里举行的活动移到了走廊。走廊里已摆好了桌子、凳子,正对着村委会牌子的几张桌子是好“摊位”,早到的村民已抢先在桌子上摆满了茶叶、木耳、香菇、腊肉和鸡蛋等农副产品。
9点多,雨越下越大,偌大的院场里停了几辆小车和一辆大巴。长长的廊檐下站满了人,声音嘈杂。马家萍挤过人群,在侧面不太起眼的地方找到一张桌子,把竹笋摆上摊开,抱着膀子等待“买主”,神情透出焦虑。
“人家审计局的干部坐大巴车,从汉中早早就赶过来了。”听到旁边人的议论,马家萍后悔没赶早来,占一个好摊位。
受疫情影响,村民的土特产出现卖难。其实,早在一周前,汉中市审计局就按照市上消费扶贫“十条措施”策划了这次活动,借助帮扶干部进村入户的机会,给每户村民通知到位:“家里能卖钱的土特产全部拿来”。
10点整,采购活动正式开始。一瞬间,廊道变成了集市,鸡蛋、木耳和鲜货最“抢手”。有的付现钱,有的则用手机支付。
“快打开手机,扫码,扫码。”
“嘀。”
“好,钱到账了,钱到账了。”
……
脱贫户徐孝兵承包了15亩茶园,又种了些木耳,审计干部韩璐是他的帮扶人,这次买完了他带来的木耳,连木耳渣渣也没剩下。“要买货的人太多了,分装不过来”,小组组长祝如财见状就给帮起忙来。
侧面不起眼的摊位,也热闹起来。马家萍的竹笋每斤卖3元,一位审计干部称了6斤,递给马家萍20元现金,“不用找了,不用找了”,但马家萍执意要退2元,“谢谢,真的不用找了”,来回推了几次,情急之下,马家萍随手抓了几根竹笋,硬塞进这位干部装笋的口袋里。
马家萍带来的30多斤竹笋很快卖完,“拿少了,拿少了”,马家萍眉眼舒展,露出笑容。看到旁边正在卖笋的杨富兰忙不过来,便帮着她牵起口袋往外掏竹笋……
当天上午,市审计局、市投资审计协会、汉中天德咨询公司共42人参与了消费扶贫,消费总额27631元。类似的消费活动还将在村上不定期开展。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刘春生杨青友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但因缺技术致贫的西乡县子午镇耳扒村贫困户魏哲志不信这邪,他58岁时在子午镇...
西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