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大河:“第一书记”产业联盟趟出群众致富路

汉中日报 2019-06-12 10:20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刘春生 曾庆国

5月28日,刚把1头黑猪卖了好价钱的西乡县大河镇龙池村千坝生态放养场业主杜艳平非常高兴。她盘指一算,今年卖猪收入达到7万多元。她对笔者说:“这要给‘第一书记’产业联盟记一功”。

龙池村位于海拔1100多米的大巴山深处,距离县城110公里。那里出产药材、林果、土蜂蜜等高品质农产品。但信息闭塞、群众观念落后,“增产不增收”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大河镇党委组建了“第一书记”产业联盟,发挥联盟优势使大山里的产品得到市场青睐,杜艳平养的200多头黑猪也让更多人所知,产业形势喜人。

勇于创新,强化战斗堡垒作用

大河镇地处高寒山区,从县上各部门派驻的5名“第一书记”到村后,他们开始琢磨如何更好整合资源抱团谋划、共赢发展。经过思考,他们在镇党委的支持下,创新建立了每月联席机制:每月深入一个村集中研判,商讨扶贫思路。镇党委倡导组建了“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同时组建“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理事会,全镇9名第一书记、7名支部书记、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龙头企业为联盟成员。镇党委配套成立“第一书记”产业联盟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产业项目评审组,统筹协调推动项目落实,指导联盟的规范运行,组织镇办负责人定期对联盟申报项目进行规划评审。联盟成立后,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引领和党支部带动作用,推进村村联合、村企联合、优势互补、共闯市场,使各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抱团发展,全力推进产业扶贫

联盟肩负发展的工作职责,放手工作。他们首先是按照“一村一品”理念,引导各村、合作社实施高山蔬菜、水果、烤烟、中药材、茶叶、中蜂养殖、核桃板栗等项目,形成长短结合、利益联结机制合理、覆盖所有农户的增收产业。其次在产业建设上,用好县财政注入的50万元村集体经济资金外,“第一书记”积极组团找项目、找资金,先后协调产业发展项目54个、落实资金659万元,申请小额贷款1200余万元,保障产业落地和升级发展。不断加快品牌打造,培育大河“米野仓山”地标性品牌,推出“来自米仓山革命老区的味道”之土蜂蜜、剁辣椒、烘焙核桃、竹笋等系列产品,主打“我是第一书记,我为大河代言”的营销口号,以“第一书记”公信力作担保、以联盟标志为产品质量做保证,打造大河优质品牌效应。联盟统购成员农产品,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统一销售;发挥9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功能,与3个物流企业合作,使物流营销成本降低三分之二,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根据全镇产业发展布局,组织技术培训35场次、受益2200人次,培养本地实用人才46人,组织22名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取经、建立自己的土专家库。通过联盟成员签订承诺书,每个产品标明产品可溯源标识,全方位保证产品品质。

整体推进,形成脱贫攻坚新模式

联盟以“第一书记+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有力发挥了“第一书记”的引领带动作用,在推进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了村“两委”班子建设,战斗力、凝聚力持续增强。联盟定期召开联盟会议,集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各“第一书记”、支部书记工作动力和成就感不断增强,综合能力也不断提升。

联盟突出“一村一品”理念,引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标准化加工厂2个,引进企业1个,培育出烤烟、茶叶、高山蔬菜、林果、土蜂蜜、森林黑猪、中药材等种养殖产业,开发了“来自米仓山革命老区的味道”——大河土蜂蜜、特色剁辣椒、千坝黑猪、烘焙核桃、竹笋、0代天麻(仿野生)等系列产品,打造出“米野苍山”品牌,把广大“小农户”镶嵌在产业发展链条上。河西村电商服务站去年实现收入11万元,特色剁辣椒系列产品赢得市场亲睐,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0到8万元的突破,促进贫困户人均增收600元。“村社一体”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窝坝土蜂蜜等产品远销深圳、上海等地,实现营销收入30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1100余元。

新闻推荐

西乡五育并举促学生全面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涂娟)近日,西乡县政府出台《西乡县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五育并举”,深入推进素...

西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