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美如画富民强县谱新篇 西乡县茶产业发展纪事

汉中日报 2018-09-07 09:56 大字

本报记者 罗佩 见习记者 柴雯雯 通讯员 刘春生 中国最美茶乡——西乡县,32.7万亩茶园一片苍翠,景色如画,上半年22.7万亩投产园产茶1.22万吨,产值达17.21亿元,产量、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7.7%、15.6%。

1978年,该县茶园仅5.1万亩,年产量34吨。现在与40年前相比,该县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了6.4倍、361倍,茶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茶史悠久,产业发展多波折 该县产茶始于秦汉、盛于唐宋,有“男废耕、女废织,其民昼夜制茶不休”之盛况。然而,由于茶税苛重,战争不断,灾害频发,人口流失严重,以致于到清末,全县茶园仅307亩,年产160担。

1978年,该县有茶园5.1万亩,曾先后被列为省级茶业重点县和全国100个茶叶基地县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化,该县积极落实和完善茶叶生产责任制,各乡镇茶场得以巩固和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县23个乡镇中有22个发展茶叶,建有陕西省最大的茶树资源圃,品种达124种。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2.4万亩,分别占全市和全省茶园面积的35.6%、17.8%。

据了解,1994年西乡茶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997年西乡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著名茶乡”称号;1999年国家林业局授予西乡“中国著名经济林(茶叶)之乡”;2005年西乡县人民政府获得“中国茶叶发展政府贡献奖”;2007年“中国最美丽的茶乡”获域名注册。

技术引领,转型升级求突破 科技在进步、信息在流通、技术在变革,茶叶的发展要寻求突破,就必须用技术“开刀”。1994年以来,该县通过推广无性系良种、优质化栽培等技术,先后引进茶树新品种龙井长叶、乌牛早、中茶102、108和302等新品种,共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2.8万余亩。

截至目前,该县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250家,培育茶叶重点企业29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6家。有17家企业的3万余亩茶园通过了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认证,20家企业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获得了QS认证,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推进了茶叶产业化经营。

县上曾先后组织推广实用技术与科研开发项目40多项,建立茶叶中等专业学校1所、茶叶研究所3所、茶叶技术服务中心站5个,培养国家二级评茶师54名、高级茶艺师25名、中级茶艺师200余名,建立茶叶科技示范园18个、省市级茶叶专业示范村16个,培育示范户184户。

茶业兴旺,农民增收,2010年,8个省级茶叶“一村一品”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85元,人均纯收入茶产业占比达到了86.5%。同时,为弘扬茶文化、打响茶品牌、壮大茶经济,从2001年开始,县上每年都组织举办以茶叶质量评比、茶叶展销、茶艺表演及茶艺大赛、茶产业发展研讨会、文艺演出、茶园观光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茶文化节暨樱桃旅游节”。此外,还承办了陕西省首届秦巴赛茶大会、汉中市第四届赛茶大会、全国茶艺研讨会和陕西茶业研讨会等重要茶事活动,使茶业成为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

多措并举,发挥优势快发展 该县瞄准国内国际茶产业发展方向,先后邀请国家学部委员会委员陈椽、王镇恒、沈培等茶学界知名教授、专家到县上考察,为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2001至2005年间,正式确定把茶叶作为农业主导产业。

该县充分发挥资源禀赋,运用非均衡发展经济理论指导茶叶生产,及时抢抓西部大开发、山川秀美工程和建设绿色汉中的历史机遇,将扶贫、退耕还林、财政扶持资金等捆绑使用,坚持茶园走下山,拿出好田好地建茶园,十年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速生密植茶园15万亩。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全县累计发展茶叶企业286户,其中省级茶叶龙头企业5户、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2户,获得国家级驰名商标1个、陕西省著名商标15个、陕西省名牌产品9个,建成清洁化生产线48条,清洁化生产实现产茶大镇全覆盖。

据了解,该县已先后荣获国家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全国采茶芬芳地——最佳采茶旅游目的地、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绿色生态茶叶十强县等殊荣。

新闻推荐

西乡出实招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本报讯(通讯员刘胜文)近日,西乡县出台《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三级三类骨干教师队伍...

西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