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举 凭一封地址不详的平信 西乡投递员助老人找到失联半个世纪的亲人

汉中日报 2018-07-20 11:57 大字

王志刚经常在送报纸的间隙,引导孩子们看报纸,让他们自小了解新发生的新闻。

本报通讯员 刘春生 文/图

“我听到了消失50多年的乡音,找到了失联已久的亲人。我代表全家向您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日前,远在湖北省房县的83岁老人杨恭仁老先生,向西乡县邮政局56岁投递员王志刚接连寄来两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感谢他帮助自己找到了失去联系50多年的亲人。

西乡一别五十载

上世纪50年代,杨恭仁在西乡度过了年少时光,先后在西乡师范学校和城固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当地当了几年教师。他祖籍安康市白河县,虽然想调回家乡,但命运安排辗转来到湖北省房县工作,并在陌生的房县成家立业。离开了心爱的讲台,他在一家家具公司担任会计直到退休。虽然离开了西乡,可他始终想念还留在西乡的亲人。上世纪80年代,他出差时路过西乡,曾通过公安局打听到亲人下落。只是行程匆忙,没顾上与亲人见面又匆忙离去。

与亲人分别50多年了,如今83岁的杨恭仁已很难独自乘车到西乡寻找亲人。他只依稀记得表妹刘光菊过去住在县城马道口街巷,经营餐饮20多年,表妹夫杨发林过去在巴山制药厂工作。可该厂已在15年前改制后不复存在,这是杨恭仁并不了解的事情。

一封平信寻亲人

今年5月,思念亲人半个世纪的杨恭仁抱着试试的心态,写了一封寻亲信,贴上1.2元邮票,以平信方式,叙述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地址是不复存在的巴山制药厂,收件人是表妹夫杨发林,这封信“跨山越水”离开湖北,来到了西乡,投到了西乡县邮政局。信件经过分拣,由56岁的老投递员王志刚负责分送。

王志刚每天要送2000多份报纸和100多封信件,骑车要在县城各条街巷穿行86公里,至少见130多个客户才能完成一天工作量。这天,他冒着酷暑出门,眼见许多信件和报纸都送出去了,杨恭仁的信让他犯了愁,他愁的是信封上写的无效地址。尽管知道巴山制药厂已不存在,他还是赶到巴山制药厂原址询问附近居民和农户,问了许久一无所获。他按照信封上的寄信人电话号码拨过去,杨恭仁接听了电话,可他面对王志刚的询问,也始终说不清亲人的准确信息。也难怪,80多岁的老人离开西乡已经半个世纪,过去记忆中的信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特别是东关棚户区改造,曾经的马道口已被拆迁,许多居民也搬到其它地方居住。杨恭仁的亲人到底在哪呢?

投递员热心帮寻亲

老王是个特别热心的人,过去在沙河邮政支局工作时,每天骑自行车跑120多公里送信件,从未出过任何差错。辖区一位退休干部订阅了一份老年报,在墙上装钉了邮件箱让他投递。他不仅每一次按时送到,还将每份报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邮件箱。老人很感激,每年临过年就在邮件箱里放上两包香烟,以示对他感谢,可老王全部谢绝了。后来他每次送报纸,老人都站在门外迎接他。

按规定,这封地址不详的平信,可以上交单位转回即可,这样他就交了差,完成了本职工作。面对这封退回去就万事大吉的信件,老王陷入了沉思。他仿佛看到了寻亲老人期盼的眼神,他决心做点工作范围外的事情——寻找收信人!他琢磨着信封,琢磨着收信人姓名和信息。晚饭后,他放弃了休息,独自来到巴山制药厂和马道口旧址,向附近居民打探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打听到一位过去长期在制药厂工作的门卫老陈的信息。按捺住激动的心情,他赶紧找到门卫老陈并说明来意。被他的热心与真诚打动,老陈当即决定帮助他打听杨发林如今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二人互相留下了电话号码,王志刚才安心地回到家中。第二天,老陈打来电话,告诉他找到了杨发林的信息。不耽搁一时一刻,他赶快按照老陈提供的信息,辗转几条街巷,在一栋家属楼里找到了杨发林,把这封平信交给了收信人。

收到50多年未联系的亲人来信,杨发林一家欣喜不已。他们按照信上书写的电话号码拨了过去,听到已经失联50多年亲人的乡音,远在湖北的杨恭仁老先生激动得无以言表,热泪盈眶。

在给王志刚的感谢信里,杨恭仁写道:衷心感谢西乡县邮政局的领导和同志们,让我重新拥有了这千金难买的幸福时刻,您们为远在湖北的用户疑难函件艰辛投递,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代表我们全家,向您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新闻推荐

“流浪者”落户记

洋县民警正在对一名流浪寄养人员进行DNA采样新闻提示从照片、DNA采集,信息上报,到身份比对,再次发布寻亲公告,户籍审核等...

西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