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访汉滨区大河镇党委书记王诚

科教周刊 2018-07-19 09:47 大字

[摘要]——访汉滨区大河镇党委书记王诚

7月9日—13日,来自汉滨区大河镇的20名留守儿童参加了由安康日报社主办、大河镇政府承办的“助力脱贫攻坚,关爱留守儿童——多识草木虫鱼小记者生物研学夏令营”。这是大河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在给予留守儿童物质关爱的同时,更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家乡,开阔眼界,与更多孩子一起交流学习。

位于汉滨北山的大河镇,距离城区69公里。针对全镇留守儿童数量多、分布广的实际,大河镇党委、政府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阻止贫困代际相传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此,记者采访了汉滨区大河镇党委书记王诚。

王拥:大河镇目前对留守儿童是如何管理的?

王诚: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逐年增加,为确保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实现全覆盖,大河镇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和联系制度,定时进行基础信息更新,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目前,镇、村、学校三级网格联动,根据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经济状况、身心健康情况,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关爱帮扶工作方案,确定帮扶责任人及帮扶措施,“点对点、一对一”进行帮扶。

王拥:我们都知道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大河镇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是怎么做的呢?

王诚:首先是我们的老师,在大河中学、大河小学,教师们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肩负着另外一种职责,就是“代理家长”。为了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大河中学、大河小学在教育扶贫中大力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在全校281名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组织“走村入户、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引导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作用,增强关爱保护工作合力,大河镇民政办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与相关部门、各村(社区)以及辖区内中学、小学加强协作配合。在全镇19个村(社区)成立文化室、农家书屋,配备大量图书及体育器材,向留守儿童免费开放;争取社会支持,深入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以及捐资助学等慈善活动,通过家访、慰问、谈心、赠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发动教师、人大代表、村(社区)“五老”等人员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健康、心理、安全状况等方面进行帮扶;联合团委、妇联、教育、文化等部门组织人员走进校园开展“大手拉小手”等慰问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以及夏令营等活动,消除他们孤独、自卑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王拥:如何从源头上破解留守问题?

王诚: 为从源头上解决儿童的“留守”问题,大河镇借力脱贫攻坚之机,将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到村、到户,鼓励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创业。大力扶持产业发展,蚕桑、核桃、金银花等长线产业不断壮大,大河土鸡、跑山黑猪、高山有机菜等短线产业不断实现品牌化,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增收渠道;培育和发展了5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外来企业5家,就近安置劳动力的能力不断增强,贫困户可通过投资入股、入社务工等方式搭上致富快车;军鹏舒达鞋服加工厂、“九重天”制鞋厂、壹坤鞋业等社区工厂不断壮大,使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同时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返乡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等方式增加收入,实现发展经济和照顾家庭双赢。

记者 王拥 通讯员 鲍莹莹

新闻推荐

民警明是非 好人得好报

本报讯(记者罗宝通讯员郑庆国汤晨)“我一定坚持当好人、做好事。世界上好人多一些,明天才会更美好!”滁州市南谯区沙河镇新...

西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