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出去”带动陕茶产销两旺

陕西日报 2016-06-03 18:02 大字

依托茶产业,镇巴县水田坝社区搬迁群众不仅稳定脱贫,而且实现了富裕。 本报记者元莉华摄

本报记者 元莉华 乔佳妮 通讯员 黄娟

陕西春茶销售接近尾声。“今年我们的春茶销售特别好,‘秦韵红’已经断货很久了。”6月1日,西乡天赐秦韵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俊礽向记者感慨道,去年天赐秦韵生产的“秦韵红·折桂”在香港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夺得红茶第二名之后,对公司的茶叶销售带来极大促进,“今年我们公司春茶销售速度同比增长50%以上,销量增加了近20%。”

胡俊礽说,公司已为今年的第八届香港国际茶业博览会做了充足的准备,目标是超过去年的金奖得主斯里兰卡,夺得第一。

“走出去”不断地宣传、推介,使产自中国茶区北缘的陕茶逐渐被外界所认知,并迅速以香高、味浓、耐冲泡,特别是无污染的优良品质赢得了业界的赞许和消费者的喜爱。

在全国茶叶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在去年陕茶产、销双增的基础上,“预计今年全省茶叶产量增长10%左右,产值增长12%-15%。”省园艺技术工作站茶叶科科长梁军清说。

 “好茶叶一斤难求”

镇巴县怡溪春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符再军觉得自己惹人了,“前段时间一个朋友打电话要买10斤新茶,我推了两个礼拜都没货,人家直接把车开到公司,把另一个客户提前一个月预定的茶给‘抢’走了。”

怡溪春茶叶有限公司是镇巴县最大的茶叶龙头企业。符再军说,从3月24日开始生产新茶直到“五一”,茶叶几乎都是这样被预定和抢着买走的。“不存在销不掉的问题,是不够销的问题。好茶叶一斤难求。”

随着今年春茶销售旺季的“谢幕”,镇巴县的春茶“争夺战”也由最初的激烈变得松缓下来。据县茶叶技术站统计,今年全县春茶产量1940吨,产值3亿多元,每斤均价近1000元。

其实在陕西茶叶主产区汉中、安康、商洛,各地都存在“好茶叶一斤难求”的现象。在面积最小的后起之秀商洛市,个别春茶甚至卖出了1斤5000元的高价。

“关键是我们的茶叶不仅好喝,还安全。不信你去我们的茶园看看,都能看到茶树上结着蜘蛛网,说明我们的茶园不打农药。”镇巴县茶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陈孝军说,该县秦茗茶业公司、秦巴雾毫公司和丰源林牧业公司生产的汉中仙毫、秦巴毛尖、汉中炒青都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

陕西茶叶看陕南,陕南茶叶看汉中,汉中茶叶看西乡。被中国茶叶泰斗级专家、安徽农大段建真教授评价为盛产“持久留香,中国口感最好的炒青”的西乡县,全县30.2万亩茶园,去年茶叶一产产值16.5亿元。今年春茶产量同比增长3%左右,产值同比增长5%左右。

“过去主要在本地销售。通过宣传推介,知道陕茶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省外的销量能占到我们总产量的40%左右。”西乡县延宾茶业总经理胡彦兵告诉记者,在春茶生产旺季,公司每天加工干茶1000多斤,一下生产线,两三天就销完了,基本没有存货。

  商业一条街店铺几乎全部关门

陕茶在市场的畅销,反应到生产上,是茶叶值钱了,自然而然采茶也就成了需要支付大价钱的紧俏劳动。于是镇巴县兴隆镇的商业一条街,一到采茶旺季,就基本都关门歇业了。

“为什么不做生意了?都采茶去了,因为采茶收入更高。”镇巴县茶技站站长陈孝钧边陪着记者走在这条萧条的商业街上边算账,“采春茶,单芽鲜叶100元1斤,手脚麻利的每天能采两三斤。双芽以上60元1斤,每天能采五六斤。光手工费1个人1天就能挣300元左右。一家人齐上阵采茶挣现钱不比开门等生意强?”

因此在茶区,在采茶旺季,除过上学的孩子们,男人、女人,甚至老人们,从早到晚都在茶园里忙碌着。

“有茶采就不心慌,就算你八十多,只要能走动就有收入。能采茶就天天有进账。”60多岁的兴隆镇水田坝社区村民康树菊边麻利地采茶边说,每年3月到7月中旬,社区的“闲人”都到茶园采茶。她家没有茶园,和老伴两个人一年光帮别人采茶就至少收入六七千元。

水田坝社区是移民社区。从边远山区搬迁下来的3100口群众,依托茶产业,不仅实现了稳定脱贫,而且逐渐实现了富裕,如今村民们安居乐业。去年社区人均纯收入1.02万元,其中百分之六七十来自于茶产业,创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

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陕南对农民收入带动最大、带动人口最广泛的农业主导产业,是陕南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以镇巴县怡溪春茶叶有限公司为例,去年采茶、茶园管护用工超过1000个,支付工资约600万元,辐射区域茶农人均茶叶收入4300多元。

旅游大巴开到了村上

在西乡县峡口镇江榜村,四五月份每天都有几辆甚至十几辆旅游大巴车满载游客来看茶园、买茶叶。

江榜村位于牧马河源头,山清水秀,四面环山。自从茶叶俏销值钱后,村民们一门心思发展茶叶。依托人工雕琢般秀美的茶园,江榜村不仅由收入远低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贫困村,成为几十万元户、上百万元户大有户在的富裕村,而且还荣升全国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入选中国美丽田园。而这两个美誉度很高的荣誉称号,又给江榜村带来了额外的茶叶旅游收入。

从江榜村考入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毕业后又考上公务员的江娟,在工作了3年之后,2015年和丈夫一起辞职回江榜村开了个茶厂,自建加流转了50亩茶园,搞茶叶生产、销售、文化一体化发展,并组建了江榜茶姑娘专业合作社。“西乡茶叶好、环境好,感觉做这个挺有干头的。”江娟说。

茶叶的产销两旺,让茶区百姓看到了依靠茶叶致富的希望。这种希望又吸引着更多像江娟一样的年轻人回乡务茶。而年轻“血液”的注入又让这一陕南传统产业更加显示出勃勃生机。茶叶旅游便是其一。

2007年,西乡游客人数达70万人次。到2015年,暴涨到39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69亿元。今年“五一”期间,全县大小宾馆住宿价格普涨50%左右,仍然一房难求。茶叶旅游功不可没。

“一个产业‘引爆’一个地方的发展,在西乡有显著的体现。大力发展茶产业,已经由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变为西乡百姓的共识。老百姓对茶园生产管理、产品品牌、生态环境的保护理念都大大增强了,发展保护茶产业成为了大家的自觉行为。这样的转变让我自己都很感动。”西乡县县长演晓刚说。

没有标准在市场上只能是“昙花一现”。据悉,盛产“中国口感最好的炒青”的西乡县已开始着手做中国绿茶标准体系,让严格管控于标准体系之下的陕西优质绿茶长久地阔步于中外绿茶市场。

新闻推荐

西乡县在全省率先建成健康工作网络

本报讯(记者陈锋通讯员刘春生侯梅菊)日前,在全国首批健康促进试点县西乡县樱花广场上,200多名干部职工一起参与了110公里“健康骑行”活动。该县在全省率先建成县、镇、村健康工作网络后,已开展大型健...

西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