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第一书记”: 听民声化民怨办实事解难题
本报记者 薛向群 通讯员 程晓兵
西乡县按照村村有、全覆盖的要求,有针对性选派24名县直部门单位新任科级领导干部、96名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137名后备干部和10名优秀党员大学生村官,分别到后进村、一般村、先进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们带着“扶强领导班子、选致富路子、建工作机制、办实事好事、保一方平安”的任务,驻村零距离听民声、化民怨,上下联动办实事、解难题,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情暖群众,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没想到冲毁的路这么快就修好了,多亏了咱们的‘第一书记\’啊!”下派到沙河镇毛坝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县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但启虎,了解到通村道路被暴雨冲毁,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后,及时回部门“求救”,在多个部门的合力支持下,及时修复了水毁道路,又组织群众外出考察山羊养殖情况,请来专家传授中药材种植技术。党员李全友逢人便说,“但书记办的事,件件都是实事、好事。”
“第一书记”驻村入户时,把意见听到家,政策送到家,工作做到家,实事办到家,缩小了干群距离,赢得了群众信任。罗镇葛家河村“第一书记”、县文化综合执法大队副队长赵朝红走访时发现,村里有许多木质电杆根部腐朽倾倒,会随时断电和伤人。他及时协调购买、更换了12根水泥电杆,又争取“户户通”卫星接收设备260套,让山区群众看上了数字电视,村民很快接纳了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
“公开承诺的6件实事都办完了,现在村民有啥事,可以随时拨打我的手机。”杨河镇杨河村“第一书记”、县水资办主任马敬文递上一张印着他“双重身份”的“名片”,指着村委会墙上的“第一书记”公示牌说,经常有村民打电话来,大事小事都有,连心卡和公示牌现在已经成了驻村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
引领发展,让村民鼓起钱袋子
“现在一块地有了两份收入,一份是土地流转金,一份是到玫瑰园里打工工资。”正在玫瑰园除草的白龙塘镇朱家垭村村民肖长兴高兴地说,自从县上下派的“第一书记”王炜帮助引进一家企业,流转土地700亩建了玫瑰花产业园,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
“虽然近些年农村的惠农政策很多,落实得也很好,但是许多村产业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第一书记”、县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副主任王炜说,现在通过企业带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了。和王炜一样,许多“第一书记”积极争跑项目,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产业,使强村富民目标落到实处。峡口镇白岩村电路老化、电压不稳,每逢茶叶加工高峰经常停电,制约了产业发展,村民日子过得“紧巴巴”。县科技局副局长向娟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后,在县电力局“泡”了半个月,终于争取到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新增加了变压器,又为村里“量身定制”了脱贫规划,通过跟茶叶公司合作,动员群众新建1000亩无性系良种茶园。“这个数字相当于原来村上所有茶园面积的一半。”村支书程建云说,以前茶都种在山上,现在村民把最好的地都拿来种了茶。大河镇龙池村“第一书记”李俊峰帮助村里建立450亩中药材基地,积极争取投资100万元的万亩林区补植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建强堡垒,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距离县城106公里的两河口镇龙家庄村由于班子软、发展慢,被列为全县的后进村,县考试管理中心副主任兰小卫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与村两委干部交心谈心,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支持村干部带头发展产业,又争取部门帮扶资金3万元,解决了群众反映的饮水工程管道漏水、水质混浊等问题,一举甩掉了后进村“帽子”。
西乡县的“第一书记”们下去后,把“抓班子、强队伍”作为首要任务,帮助选优配强班子,通过讲政策、理思路、指路子、教方法、传经验、建制度,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和规范化建设,为农村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白勉峡镇树林坪村“第一书记”、县纪委党风室主任张孝华面对原村班子违反规定私分集体资金,被检察院立案查办留下的烂摊子,主动带着感情到村,发动党员群众推选致富能人进入村班子,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帮助成立党群议事会,健全了财务管理、党员活动日等制度,规划新建50亩“党员食用菌示范基地”,使村里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城关镇和平村“第一书记”、县拆迁办副主任张堂礼主动与村班子反复沟通谈话,引导干部转变作风,主动服务,逐步化解了矛盾和误会,促进了班子和谐。堰口镇板桥村“第一书记”、县财政局纪检组长刘涛以身作则,抓班子建制度,育后备带队伍,引导党员干部更新观念,提升履职能力,帮助新建多功能村级活动场所,提升了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举步入全县先进行列。
接上“地气”,干群同受教育得实惠
“以前是整天埋头写材料,现在要与群众面对面地打交道。”半年多的驻村工作,让一直在部门工作的胜利村“第一书记”、县委办纪检组长在刘秦接上了“地气”,她深有体会地说:“要想融入群众,穿戴得变,就连说话的口气都得改,跟群众要少说‘你\’多说‘咱\’。”
西乡县把选派“第一书记”与锻炼培养年轻干部相结合,将没有基层群众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后备干部、部门新任副科级领导干部,选派到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岗位“接地气”、“墩墩苗”。“把优秀的机关干部派下去,把出色的基层干部选拔上来,两者互换并非简单的移位,而是优势的叠加、放大。”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敏说,“在一线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不仅能够让干部深刻体会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还有利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增长才干。”
峡口镇康宁村“第一书记”、县人大办纪检组长刘章超从小生活在城市,这次刚下去时,就连与村干部和群众沟通都存在障碍。现在他经过深入农村、服务群众,收获了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也积累了农村工作经验,不但能和村里老少顺畅交流,还能和老人拉上2个小时家常。“以前一想起去农村就害怕,现在我自己已经是村里人了。”如今已经和康宁村群众打成一片的刘章超高兴地说自己受到了锻炼,丰富了人生经历。
“把走群众路线落到了实处,把服务群众落到了实处,把干部作风转变落到了实处,让干部群众共同受教育、共同得实惠。”县委书记马世生说,“第一书记”做法初步探索了一条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统筹城乡党建新路子,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志明通讯员黄宗跃)西乡县以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举措,完善机制,前9个月59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8.0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7.8%。该县重点项目建设实行动...
西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