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39年守初心泽润乡里育后人 记宁强县巨亭镇流溪沟村93岁老党员刘怀真

汉中日报 2019-07-17 09:23 大字

本报记者衡俊昌

提起宁强县巨亭镇流溪沟村93岁高龄的老党员刘怀真,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年幼时的多灾多难淬炼了刘怀真坚韧不拔的性格,工作后的勤谨奋斗忘我进取使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退休回家后,他又积极参与村上事务,服务乡里,造福一方百姓。他简单朴素的生活、对党忠诚的意志、全心为民的精神深为当地人称道和尊敬。

当好党的宣传员,义务宣教16载

1980年12月,53岁的刘怀真因病从宁强县阳平关区党委书记任上提前退休回到村里。看到村上因交通不便、信息传播渠道少等原因造成群众思想陈旧,不了解政策、不配合干部工作的情况后,他二话没说,义务当起了宣教员。办墙报、开庭院会、组建老年协会和计生协会,给乡亲们讲政策、说道理,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家家户户,这一干就坚持了16年。

16年间,他走遍了全村每一户,连周边的村都跑了一大半,累计开展宣教6000余场次,自办墙报700多期,编印材料近3000份。这16年,他自掏腰包花费资金7000多元,而那时他的工资一个月也只有六七十元,这部分开支占了他收入的一大半。这16年,他帮助村上组建的多个协会吸纳了全村百姓,涉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改变了村上的旧风气、旧风俗,乡风文明的教化成果也受到了当时汉中地委、行署的表彰。

“现在流溪沟村的群众大都敬老孝亲、邻里和谐,热心村上公益事业,支持干部工作,村上年年受到上级表彰,刘怀真多年的宣教工作功不可没!”提起村上乡风文明的变化,流溪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兴华这样说。

心系教育做贡献,造福桑梓育后辈

年轻时吃过受教育少的亏,刘怀真一直在心底埋藏着一个心愿:要帮助下一代多学些文化知识。当时的村小修建多年,条件很差,尤其是在书籍方面很缺乏。得知情况的刘怀真主动站了出来,要给村小办个“书报阅览室”。他先是从工作过的单位借书,最后自己筹资买书,不到一年,便收集各类书籍220册,涉及教育、医疗、农业等多个方面。同时,他又组建了在校学生家长协会,制定了《书报管理和服务办法》16条,走村入户号召学生课余多读书、家长农闲勤看书,小小阅览室也慢慢热闹起来。

在刘怀真的努力下,“书报阅览室”内书籍累计达1700册,仅1992年至1996年5年间借阅人数超过6000人次,成为全县村小图书室借阅量的冠军,而此时的流溪沟村人口也不过900多人。在“书报阅览室”存在的15年时间里,全村有123户的173名学生从这里汲取了课堂之外的知识营养。在那些岁月里,流溪沟村走出大山的孩子也是全镇最多的。

“在村小书报阅览室里看书是我小时候最快乐的记忆,在那里面能看到大山外面的景象。”回忆起在村小上学的日子,在宁强县城任教的李娟感慨地说:“那么偏远的小山村里能看到那么多书,真是我儿时的幸运,真是感谢刘老爷子!”

红色家风传后人,三代人出了8名党员

几十年来,他仅靠几间旧瓦房遮风挡雨,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一年四季衣着朴素,钱可以用来支持公益事业,却不愿给自己改善生活。比起对村上事业的“大手大脚”,对待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刘怀真可谓是“苛刻”。

“有一次父亲掉了一颗扣子,连续找了3天才找到,我们都觉得他傻,他却说党员就要勤俭节约。”说父亲的往事,刘怀真的二儿子刘天理至今还有些“抱怨”,“他给村上办事花那么多钱都不在乎,但给家里花钱,一分钱要当两分钱用!”

刘怀真无私奉献、勤俭持家的家风也深深影响了后辈子孙,全家三代人中出了8名共产党员。大儿子、儿媳和女婿招工成为国家干部后,一直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早早就加入了党组织;二儿子成为村干部后,也一心为民,努力工作,被村党支部发展成为党员;就连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媳也在他的影响下,主动加入了党组织,并通过考试进入了机关单位工作。

“这样的红色家庭,在全镇独一无二。刘怀真老党员的精神确实激励了后辈人努力奋斗,他把一名党员的初心坚守到了现在,真的很让我敬佩!”谈起刘怀真,巨亭镇党委书记陆翌脸上写满了崇敬之情。

“我是一名党员,我也当过领导干部,领导的岗位可以退休,但是党员的身份永远在岗!”刘怀真被邀请到村上参加党员活动时,他铿锵有力的话语,成了他退休后39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至今回响在每个党员的心中。

新闻推荐

聆听革命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研学公益夏令营吸引“小候鸟”

昨日是来自宁强县和紫阳县的38名留守儿童开展“红色研学公益夏令营”的第5天,这群被称为“小候鸟”的孩子们在省妇女儿童...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