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经济产业园按下发展“快进键”

汉中日报 2018-05-12 15:47 大字

本报记者 李荷 崔慧芬 张庆九台山下芳草成茵,玉带河畔波光潋滟,高标准的沥青路四通八达,宽阔大气的厂房鳞次栉比。近日,走进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产业园区),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08年,宁强县抓住汶川地震重建机遇,投资4.54亿元兴建产业园区,依托本地核桃、中药材、生猪等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通过免地方税3年、减半征收2年等优惠政策,培养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增强全县造血功能。过去的10年,产业园区一路走来一路高歌,县城东郊的一片偏僻乡村华丽蝶变成一座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地。

“建园之初,我们就以高标准对产业园区空间结构、道路交通等进行规划设计,并高标准建设了电力、供水、污水处理、燃气、宽带等基础设施。目前,总体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的园区已建成1.5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8幢2.5万平方米,配套食堂、公寓楼各1幢共5600平方米。”园区管委会主任马祥金向记者介绍道。

在园区绿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汉水绿梦”核桃露生产线正在生产。该公司负责人赵涛介绍,公司之前位于汉江源头附近,由于环境保护,扩张受限,2010年搬进园区。全县有20多万亩核桃园,每年核桃产量约3000吨,绿梦公司入驻后,可以解决全县核桃销量。

“园区企业引进和全县产业规划相辅相成。美林药业和七星制药厂,能够解决全县中药材银杏销量;生产“巧姑妈”牌香菇酱的陕西秦川大厨有限公司,为全县每年种植的4000万袋香菇提供了销路保障;以加工当地水葫芦等野菜为主的青木食品与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签订出口生产订单,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开拓出一条新渠道。”马祥金说。

事实证明,宁强县绿色经济道路成绩斐然。2017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入园企业达到28户,22户建成投产,14户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4.8亿元,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在带动全县产业发展的同时,园区还提供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附近筒车河安置点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

“‘巢\’已铸就,产业园区不断‘引凤暖巢\’。预计到‘十三五\’末,园区入驻企业将达到40户以上,新增基础设施及公用配套投资3亿元,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实现税金1亿元,安置5000人就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说起未来发展,马祥金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救援能力跨越式发展 陕西省今年建成应急三维地理信息指挥系统

十年前的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陕西省宁强县、略阳县、勉县、陈仓区是其中的较重灾区。在重大天灾发生后,应急救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救援时间更是争分夺秒。如今,随着测绘技术的提升,应急...

宁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