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能力跨越式发展 陕西省今年建成应急三维地理信息指挥系统

三秦都市报 2018-05-12 08:26 大字

十年前的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陕西省宁强县、略阳县、勉县、陈仓区是其中的较重灾区。在重大天灾发生后,应急救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救援时间更是争分夺秒。如今,随着测绘技术的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也更加快速、精准。

三维指挥系统为科学救援提供参考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人被坍塌的建筑物掩埋,黄金救援时间就只有72小时。人埋在哪?怎么救?从哪救?在没有灾情地理信息资料的情况下,救援部门将会一头雾水,无法科学制定救援方案。

目前,陕西省正在升级建设应急三维地理信息指挥系统,通过采用三维模型生产技术、街景数据生产技术,获取陕西省重点城市区域和线路的多位地理信息数据,提高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的现场感和逼真感,在灾后第一时间,为救援部门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分析服务和数据支撑。

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地信中心总工程师曹建成介绍,通过应急三维地理信息指挥系统,不仅可以看清楚全省的地形地貌情况,在后方准确测量出受灾地区建筑物的高度、体积等数据信息,还可以精确了解建筑物内部的结构,以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系统不仅用于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也可以应对城市火灾、反恐等重大突发状况。目前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大型商场等许多重要建筑的内部结构,都可以通过系统中的全景照片看到,精度可以达到0.2米的范围。”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应急三维地理信息指挥系统将于今年内完全建成,目前已经接入到基层应急部门,一旦发生灾害,基层部门可以通过系统迅速上报。

同时,系统汇总了全省35个厅局和10个地市的相关信息,为陕西省应急指挥综合协调、监测监控、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等提供综合信息和辅助决策支持。

救援设备普及为快速救援提供支持

如果说应急三维地理信息指挥系统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大脑,那么为其采集数据的各种外业设备就是应急救援工作的眼睛和耳朵。

“十年前汶川地震时,陕西主要还是靠普通的飞机从上空拍摄,如今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无人机航摄,一般在无人机起飞后2个小时内,就可以为指挥中心提供第一手现场影像图。”国测一大队应急测绘中心副主任程小凯介绍,无人机是目前应急救援应用最广泛的空中拍摄手段之一,不仅速度快,功能也更加强大。

应急救援除了空中作业,在地面设备也进行了升级。记者了解到,微形变监测系统可以对灾区周围的潜在危险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其监测精度可达到0.1毫米,能够有效防止发生二次灾害时对现场造成重大损失;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则能够实现在高速移动中快速获取道路两侧的全景影像、点云数据以及车载轨迹数据,并同步存储在车载计算机中,经专门软件处理编辑,形成各种有用的专题数据成果。

如今,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应急救援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撑,使应急救援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天灾来临时,将为灾区群众开拓出一条更快更宽的“生命通道”。

本报记者文晨

新闻推荐

陕西宁强: 震后十年换新颜

  俯瞰宁强县城(4月23日无人机拍摄)。宁强县城建成区由2008年的5.2平方公里增加到目前的8平方公里,一个宜居山水园林县城镶嵌在汉江之源。  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走...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