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宁强四种模式提升产业扶贫基地带动效益

汉中日报 2018-01-23 12:43 大字

本报讯 (通讯员 李长波 苏春燕)隆冬时节,走进宁强县汉源街道办事处二道河村食用菌扶贫基地,一条写有“只要你敢走进基地,就有能力让你脱贫!”的红色横幅很是抢眼,工人们正在进行制袋、装袋、消毒、灭菌等工序。一名正在装袋的工人说:“在这干有前途,我干了一年就脱了贫,再干两年就奔小康了!”原来,这些看似很“专业”的工人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据了解,去年以来,该县有67个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投入到“企业帮百村”行动中,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创业,带动联系村贫困户大力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企业和贫困户双赢。二道河村食用菌扶贫基地是众多参与社会扶贫的企业之一,基地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余户,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分类施策,推广四种模式,实现了贫困户零风险投入且能稳定增收脱贫。采取务工模式,贫困户投工投劳,公司包吃包住,月发工资2400至3000元,贫困户通过务工增收并学到了种植管理技术;全托管模式,针对一些难以从事体力劳动的残疾群体,只需承担菌袋成本价款3元钱,按每户一万袋标准购买,公司直接代管,按每袋1元的纯利润给贫困户分红;直接参与种植管理模式,在基地内按照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产品,每袋按1.5元纯利润兜底收购,上不封顶;务工再投入模式,与部分缺技术、缺资金的贫困户签订产业扶贫长期务工合同,用务工10个月所获工资3万元,直接认领1万袋成本菌袋,公司保证贫困户有4.5万元兜底价收入,上不封顶。

该县推广的四种模式供贫困户自主选择,为“志智双扶”“三变改革”探索了新路径。截至去年年底,二道河村食用菌扶贫基地占地100亩,年产菌种50万公斤、菌袋100万袋,年产值达750万元,纯收入突破400万元,其中300余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直接带动了当地10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新闻推荐

宁强因地制宜拓宽产业脱贫路

宁强县汉源街办二道河村贫困户刘明伟,由于手脚残疾,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017年初,当地政府在他们村引进了一家食用菌产业园,考虑到刘明伟家的实际情况,村党支部研究决定,让他到园区上班,一个月收入30...

宁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