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宁强因地制宜拓宽产业脱贫路

西北信息报 2018-01-11 09:44 大字

宁强县汉源街办二道河村贫困户刘明伟,由于手脚残疾,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017年初,当地政府在他们村引进了一家食用菌产业园,考虑到刘明伟家的实际情况,村党支部研究决定,让他到园区上班,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可工作了十个月后,最近刘明伟却主动提出不要工资了。“我们应该给他发三万块钱工资,但他说不要工资,要买我们的菌袋。”宁强县万信食用菌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韩圆圆说,“他就买我们一万个菌袋,我们也有个兜底价,一定让他每天采出来的香菇由公司统一收购,到结束的时候要卖到四万五千块钱,如果卖不到的话,这一部分由公司补贴上。”

原来,这家食用菌园区在当地落户时,享受到了政府从征地到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条件是要帮助像刘明伟这样缺乏创业条件的贫困户发展自己的产业。

目前,这种通过政府引进产业园区,再由园区带领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宁强县产业扶贫的一种主要方式。“今后包括我们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他们都能(在这里)学到技术,自己以后可以自己去发展。”

宁强县汉源街办党委副书记王君说:“在我们街办目前引进六家企业,分布到六个贫困村,我们(总共)1023户(贫困户),我们能带动到800户左右。”

与汉源街办不同,巨亭镇位于宁强县城以北60公里的大山里,由于群众居住分散,很难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针对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庭院的实际情况,当地党委政府经过调研后决定,鼓励贫困群众发展“庭院经济”。

贫困户王明家底子薄,抵御风险能力差,镇、村干部就为他家谋划了食用菌和能繁母猪两种产业,因为这两种产业在当地已经发展多年,不存在技术和销售的问题。

如今,在巨亭镇,几乎有条件的群众都发展起了“庭院经济”。多种产业结合,看似分散,但由于有了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划,成立了各种合作社,形成了品牌,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方便的在家门口靠发展产业赚钱。

截止目前,宁强全县已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园区136个,专业合作社276个,带动11000多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

宁强县扶贫办副主任苏兴平表示:“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本村本镇的地理条件,资源优势,和群众基础,来因户施策,对每户发展的产业进行充分的考证和论证,每户能发展什么产业,市场对路的产业,销售不愁的产业,能带动致富的产业,来作为这户主要增收的项目来抓。”杜晓文

新闻推荐

宁强烤烟产值创历史新高

本报讯(通讯员王秋伟)宁强县通过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技术服务力度,采取引进优质品种、规范化栽培、科学化管理等措施,逐步实现了“种一亩丰收一亩,发展一户增收一户”的良好态势,烤烟产业已成为该县...

宁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