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林玉兵的返乡创业脱贫梦

汉中日报 2017-07-05 12:08 大字

本报记者 刘利 今年31岁的林玉兵是宁强县代家坝镇两河口村六组村民,因家庭贫困,13岁便辍学,早早承担起了家庭重担。尽管生活百般磨难,但他凭着肯吃苦、爱钻研的劲,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返乡发展起了养殖业,带领着一家老小走上脱贫路。

自强不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3岁,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还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但对林玉兵来说,天塌了。1999年初,林玉兵的父亲被查出患尿毒症,让这个仅靠务农的贫困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巨额的医疗费更是天文数字。看着日渐消瘦的父亲、智力残疾的母亲以及年老的爷爷,林玉兵不得已退了学。

从那时候开始,做饭、喂鸡、种地就成了林玉兵生活的主要内容。然而,磨难并没有让这个农村孩子丧失生活信心。2008年,22岁的林玉兵到西安建筑工地打工。期间,他总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并自学电脑,通过网络学习农业生产技术,随时了解国家政策。2012年,26岁的林玉兵收获了爱情,并很快有了孩子。

组建了三口之家的林玉兵一心想着回乡创业。2015年6月,在跟妻子商量后,他带着孩子踏上了返乡的路。

梦想起航,依靠网络踏上创业路

虽然创业心切,但启动资金不足是摆在林玉兵面前的难题。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林玉兵获得了针对贫困户的5万元贴息贷款,用于产业发展。他购买了孵蛋器,在自家地里圈出一块发展养鸡,又在住房附近修建了32平米猪圈。

随后,林玉兵购买了4头本地仔猪,经过半年精心照料,收入8000多元。但是,他发现,本地猪发育缓慢,繁殖率不高,仔猪成本、饲料成本过高,养殖户太多,几乎没什么赚头。他说:“我在网上看到人家说江苏的芦花鸡品种好、繁殖率高、肉质鲜美,又适合咱们陕南气候养殖,所以就想试试。”说干就干,2016年7月,林玉兵从江苏宿迁买回了1000只芦花鸡苗。没想到,由于长途跋涉,刚收到的鸡苗就已经死了近一半,两个月后便所剩无几,直接损失3000元。

尽管如此,林玉兵并未轻言放弃,而是通过网络和村上农技人员继续学习养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终于保住了几十只芦花鸡,并成功繁殖。

迎来转机,带着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迈出了创业第一步的林玉兵一下子有了信心。随即,他在结合该村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规划,将发展重点定位在芦花鸡和太湖母猪养殖上。先后孵化了200余只芦花鸡和本地土鸡。今年4月,又从网上购买了4头平均窝产30头、早熟易肥、出栏较快的太湖母猪。

看着长势良好的鸡群和猪仔,林玉兵很有信心在2019年将贷款还清。“四头太湖母猪马上都要生了,保守估计有40个猪娃娃,全部卖出去的话,净赚4万块钱不成问题。现在,村里人看我这个猪品种好,都争着定猪娃呢!现在已经预定出去十几个了。”林玉兵笑呵呵地说,“下一步我打算还要留点扩大规模,带着邻里一块致富。到时候我一个人管不过来,准备叫媳妇也回来帮忙,这算下来可比在外面打工还划算哩。”

其实,爱思考的林玉兵还有这样一个设想:在发展上规模后,将猪粪统一收集处理后用来喂鸡,这样既干净又无污染,还能节省出饲料钱。

新闻推荐

本社在包扶村开展“庆七一携手脱贫攻坚”主题党日活动

本报讯(记者王虹)6月29日,本社全体党员赴包扶村宁强县巨亭镇流溪沟村,与该县劳服局、巨亭镇镇政府、流溪沟村党员干部一起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庆七一携手脱贫攻坚”主题党日活动,以重温誓词、表彰先...

宁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