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建+”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宁强县巴山镇脱贫攻坚见闻之一

汉中日报 2017-06-26 12:03 大字

本报记者 崔慧芬 通讯员 崔剑波

“从去年7月开始,我每个月分别资助贫困户吴星军和刘汉炳400元和150元。今年贫困户王安强翻修房屋,我打算再给他1500元。”6月14日,在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入口,记者遇见了冒雨等班车的该镇关口坝村老党员王安全。他对记者说,“环卫工的工资是1.98万元/年,村民组长的工资是1000元/年,养了10公里公路一年的报酬是6000元,我还会翻砂手艺,一年能赚1万余元,全年收入近4万元,开支近1万元,剩下的钱就用来帮助一些贫困家庭。镇上像我这样的老党员多的是,帮助贫困户,我也只是尽了一名党员的本分。”

“党建+产业+贫困户”,探索产业富民的脱贫之路 在石坝子村中蜂养殖基地,上百箱中蜂错落点缀在山野间,蜜蜂采蜜的嗡嗡声不绝于耳。“看,那就是最好的天然蜜源。”石坝子村监委会主任王永安指着山间盛开的七里香对记者说。

巴山镇地处宁强县城西南方,山大沟深,全镇有610户贫困户,贫困发生率超过20%。“如今党建和扶贫是镇党委的两项压倒性工作,如何把党建活力变成脱贫攻坚动力,在扶贫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我们积极探索,总结出了一条“党建+产业+贫困户”、“党建+旅游+贫困户”、“党建+招商+贫困户”长期稳定的脱贫路子。2016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8173元增长至10021元,151户贫困户顺利脱贫。今年共有300余户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中蜂养殖等产业,正走在快速脱贫的道路上。”巴山镇党委书记蒋华向记者介绍道。

石坝子村地势狭长,653户村民散布在长约6公里的公路两侧。村民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一片片高山蔬菜和一箱箱中蜂。在这里,记者感受到的不是贫穷与落后,而是昂扬向上的希望与活力。

2010年,老党员王永安成立了“巴山生态农林产业专业合作社”。前些年,村上大多数壮劳力都外出务工了,家里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闲置的土地越来越多。他就盘算着怎么把村里的留守人员带动起来,把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让贫困户与合作社抱团发展。“养蜂成本小,投入低,见效快,对贫困户短期脱贫很有帮助。”去年,他从外地购买了80多箱种蜂,由合作社的党员能人带动30户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免费给贫困户提供蜂箱和技术指导。

“去年跟着老王的合作社发展了60箱中蜂,当年就收入3万余元,顺利脱贫了。”石坝子村二组村民杜天安高兴地说。

“老王本身经济实力很雄厚,具备人缘和业缘优势,销路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领军人。”说起村上的监委会主任,石坝子村支部书记宋国建竖起了大拇指。

目前,王永安示范带动贫困户养蜂突破1000箱,预计收入170余万元,“甜蜜产业”已经成为村里的亮点产业。

他的合作社除了养蜂,还发展了200余亩高山蔬菜和中药材,试种了10亩红心猕猴桃。每年3至5月份和9至10月份是合作社用工高峰,平均每天给贫困户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每年支付用工费6万余元。

在石坝子村二组村民王如荣的银杏采摘园基地,一排排银杏长势良好,五六个工人正在地里除草。2014年,他的“宁强县康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23户贫困户的200亩土地,建立了银杏采叶园基地和核桃种植基地,平均每天吸纳30余个贫困户在企业做零工和包工。4年来,公司共兑付土地租金20余万元,兑付工资近60万元。“我从没忘记过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以前村上集资修路,我总是冲在前面。后来自己办企业,也时刻想着反哺社会。”王如荣动情地说。

“党建+旅游+贫困户”,展现独具魅力的美丽乡村

汽车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前往大坪山千亩高山草甸,窗外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我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三条旅游主线路将我镇和周边的旅游景点紧密联系起来。一条是沿何万公路到毛坝河草川子和禅家岩地河天窗,另一条从石坝子村到汉水源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有一条沿石羊栈——高桥——关口坝到四川朝天的曾家山风景区。通过党建引领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大有可为。”巴山镇镇长赵贺平指着远处纵横的道路向记者介绍说。

近年来,该镇党委围绕“党建+旅游+贫困户”的发展思路,把生态旅游作为一项新产业来抓。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以及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的资源优势,精心打造石羊梯田油菜花海、关口坝千亩高山蔬菜生态产业园区、麦子坪百亩野菊花沟、大坪山千亩高山草甸、关口坝苏维埃政府及军械所红色文化等旅游景点。“去年冬天,我们支部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县电信公司支持,为村上200余户贫困户发放油菜种1200袋,并邀请县种子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引导农户实施规模种植。”宋国建说,春天绽放的油菜花海吸引了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成为2017年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确定的重要观花节点。

蜿蜒的山路两旁草丰木茂,鲜花盛开,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各具特色。“镇党委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为街道和公路沿线的村配备了80个垃圾桶,在村庄集中的地方建立了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池,生活垃圾实行集中投入、统一收集。去年对集镇房屋进行了统一包装,砌建了1500余米农家特色院落花墙,在公路沿线栽植了2000余株桂花树、火刺、红叶石楠等景观苗木。我们还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与道路相关的供水、路灯、绿化、排污等配套设施逐步建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已具雏形。”蒋华不无自豪地说。

“刚开始进行房屋包装的时候,大家都犹豫不决。我率先包装了自己的房子,又配合政府工作人员反复劝说,做通了周围群众的工作,你看现在红瓦白墙多漂亮”。茅坪沟村老党员熊国武笑着对记者说。

“以后旅游业兴起来了,我就在家开个农家乐,彻底把‘贫困户\’的帽子摘掉。”石坝子村二组贫困户杨玲艳信心满满地说。

“党建+招商+贫困户”,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

“每次看到别的村依靠自己的优势条件,引进了大项目、好项目,既能推动村集体经济,又能让群众就近得实惠,我心里就不是滋味。”在前往石坝子村大坪山千亩高山草甸的途中,宋国建向记者诉说了当时的苦闷。石坝子村交通便捷,川陕省际道路穿境而过,土蜂土鸡规模化养殖和劳务输出是该村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但是,村里仍有不少闲置劳动力和土地。2016年,村支部依托“地缘”优势,大胆探索“党建+”发展路子,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因地制宜地引进了汉中金穗农业科技公司、北川神农农业有限公司、汉中羽祥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种养殖业。

“以前这里只有一条便道路,村民们背着东西上下山迎面相遇时,还得找一个宽敞的地方才能让开。去年9月,汉中羽祥科技农业有限公司来到这里,第一件事就是修路,不到3个月,从山下到山顶3公里3.5米宽的路就修好了,还铺了垫层。通车以后,大坪山平均每天有60余人观光游玩。”宋国建说。

常年在山上领班干活的石坝子村村民杜彩春,看到记者一行撑着雨伞来到大坪山,丢下手里的活计,将我们迎进一间小木屋休息。聊起这个新引进的企业,他开心地说:“自从羽祥公司来大坪山搞立体农业开发以后,这个山就活了,平均每天都有三四十个贫困户上来务工,公司平均每个月要给民工支付10余万元的工资。路修好了,我们上来抽笋子、挖药材也都方便多了。今年,村里的老人孩子都上山来挣钱了!”

新闻推荐

宁强县监察局

坚持全面治党从严,旗帜鲜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尽力尽责抓好今年各项任务。该局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坚定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检战略部署。以鲜明的旗帜讲政治,牢固...

宁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