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羌汉民众欢聚一堂共品千人庖汤宴
千人庖汤宴活动现场,再现羌族民俗婚庆中抛绣球的场景
接到绣球的人要喝干3碗羌族人酿制的包谷酒
庖汤宴后篝火晚会上,游客和当地居民一起载歌载舞
身着羌族传统服饰的妇女们正在看手机上的自拍照
食药监的工作人员全程监督庖汤宴食品的制作过程
庖汤宴上各种精致的小吃
1月9日,千人庖汤宴正式开席
蒸碗是庖汤宴里主要的一道美食
1月9日凌晨4时,寒冬里的宁强县城寒意阵阵,人们大多仍在梦乡。李明春已穿戴整齐,匆匆赶往羌州民俗村。作为当天庖汤宴的厨师,他要负责120桌客人的凉菜,工作量不小,所以要提前准备。几小时后,“大美羌州 千人庖汤宴”活动,就要在宁强县羌州民俗村隆重开幕了。
吃庖汤宴 羌族传承千年的习俗
宁强羌族是华夏56个民族中的一员,也是中华大地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羌族人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其中主要包括羌族语言符号、服饰、临山顶而居的村落布局、石砌的羌族建筑、习俗、民间艺术(如傩戏,歌舞、音乐、雕刻等)、礼仪节庆等,这些羌族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依然扎根于羌族人的生活之中,具有经久不衰的顽强生命力,让这个古老的民族充满魅力。
庖汤宴也是传承千年的习俗。庖,古汉语是指厨师,庖汤,即厨师调制的菜肴,《孟子梁惠王》曰,“庖有肥肉”。庖汤,就是清水煮新鲜猪肉,而且是大片的肥肉,边吃边添加诸如肠子之类的杂碎,再将用大碗盛好的、已经凝结成块状的猪血放进汤锅,最后才是烫煮各类新鲜蔬菜。庖汤的特点是清醇甘香,油而不腻,回味无穷。随着岁月的流逝,庖汤逐渐成为一道颇具地方风味,深受人们欢迎的时令菜肴。
据当地老人介绍,在过去的农村,一头年猪,既是一年劳动成果的汇总,也是来年主要营养的积蓄,更是一个家庭荣誉的象征。所以,杀年猪首先要选定日子。宰杀年猪时一般都由专职屠户操刀,主人家要邀请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参加,同时举行一定的祭奠仪式,燃香烧纸,甚为隆重。年猪宰杀后,主人家就会煮上一大锅新鲜猪肉来招待大家,俗称“吃庖汤”,又叫“庖汤饭”。
凌晨4时厨师开始准备庖汤宴
李明春是一位山村厨师,平时都在农村做酒席。因为当天千人庖汤宴需要准备的食材很多,他就被聘来当厨师。凌晨4时,李明春就已赶往羌州民俗村,开始了一天的准备工作。
猪已经提前杀好,一千人的饭菜,当地准备了6头年猪。李明春的工作是制作当天庖汤宴上8道凉菜的卤肉。猪肉被切成大小不等的方块,经过3个小时的卤制,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捞出放凉后,李明春的工作才正式开始。
“从没切一次过着这么多肉,200多斤,以前也经常做酒席,平时一般就十来斤。”李明春说,做了十多年厨师,这是他切肉最多的一次。一块块肉,在他手下被切成整齐的薄片。从早上7时开始,整整3个小时,除了喝水,李明春没有半刻停歇,好在赶在10时左右,庖汤宴所需的卤肉已全部切好备用。
千人百桌 羌汉民众欢聚一堂
按照羌族的风俗,吃饭前,需要进行祭祀,感谢祖宗神灵的庇佑。
下午2时,年近古稀的宁强羌族端公,在羌族图腾前焚香祭拜,口念羌语,与神灵对话。随后,踏上了象征着吉祥如意、驱灾避邪、护佑子孙的刀山,在寒光四射的刀山上一步步攀登,每上一步刀山都是对羌族儿女的祈福、庇佑。端公在刀刃上舞蹈,其精湛的傩戏表演技艺,引得围观群众无不叹为观止。
下午3时,宁强“大美羌州千人庖汤宴”正式开席,千人百桌,流水宴席,场面宏大,羌汉民众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盛大的宴会。席罢,院子里篝火燃烧得正旺,互动活动现场再现了羌族婚礼中抛绣球的场景。年轻漂亮的羌族姑娘穿着羌族服饰、头戴瓦片帽,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等候着与宾客们共同欢庆。华商报记者 王亮/文 袁小锋/图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 王亮)4月22日—23日,陕甘川毗邻地区中医药暨针灸康复临床经验交流会在宁强举行。4月22、23日,来自陕甘川40余家医院的100余名专业医学人士齐聚汉水之源、羌族故里,共同交流、推...
宁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