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贱伤农到依靠大棚蔬菜致富,一样种菜为何两种结果? 城固陈丁村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实现逆袭本报记者 任芳 衡俊昌
近日,走进城固县三合镇陈丁村,远远就瞧见河滩地成方连片的蔬菜大棚。
1984年退伍后,一直在家务农的吴灵儒,跟蔬菜打了半辈子交道。他告诉记者,陈丁村不同于别的村,地处湑水河和汉江河交汇的三角洲,适宜种植蔬菜。
陈丁村村民立足自然条件优势,致力于发展蔬菜种植。2001年,村里遍地种得都是菜花。种得多,菜花就不值钱了,最便宜的时候8、9分钱一斤都卖过,菜农不光没赚钱还倒贴成本。菜贱伤农逼得很多村民外出务工。军人出身的吴灵儒,不肯向生活低头,他觉得种菜花没挣钱肯定是没有找对市场的路子。
第二年,吴灵儒和堂兄从汉山买了洋芋种,试种了2亩洋芋,当年就见了成效,收益是种菜花的10倍。其他村民看到了种洋芋有利可图,就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同时还种植时令蔬菜。慢慢地,大家觉得种蔬菜还是有钱可赚,生活有了奔头,就安心在家种菜,并尝试运用日光温室大棚技术,种植反季节蔬菜。
2009年陈丁村成立了城固县绿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许多农户成为合作社的成员,由合作社统一帮菜农销售蔬菜,让大家不用再为滞销而发愁了。
从那时起,吴灵儒既是陈丁村一组组长,又是合作社负责人。他说:“以前村民种植的农产品比较分散,货源不充足,市场价格也不稳定,导致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合作社成立以后,可以使农户形成统一的生产整体,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并由合作社出面联系外来客商,到了成熟采摘期统一来村里收购,基本上解决了蔬菜销路不畅的问题。”
目前,陈丁村采取春早+秋后的套种模式,早春主产马铃薯,晚秋种植的有西红柿、黄瓜、四季豆、辣椒、芹菜等。这里效益可观的是芹菜,主销汉中市场,并辐射周边地市。秋延的番茄、辣椒在9至11月上市,弥补了汉中及周边城市的秋延市场供应,单季亩产值达9000余元,两茬蔬菜平均亩产值达1.7万元。
每年的4月15日左右,是早春马铃薯的采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运输车辆把陈丁村广场挤得水泄不通。“每天10吨装的车辆至少有50多辆,一天的走货量就有500多吨,主要销往西安、咸阳、兰州、银川、西宁等地。”吴灵儒高兴地说,早春洋芋也很受市场青睐,刚好填补了云南马铃薯上市的16天空档期,弥补了北方市场缺菜的空档,单季亩产值达8000多元。
如今,陈丁农业园区已建成热镀锌大棚3800亩和占地1800平方米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配套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园区常年产销优质蔬菜1.52万吨,产值达4560多万元。园区示范辐射带动效应日益凸显,目前全县以大棚洋芋为主导的轮作模式种植面积2万多亩,辐射带动农户1000余户,为农业增效,菜农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合镇农业综合站站长李宝军,经常来现代农业园区了解蔬菜种植情况。据他介绍,目前陈丁村大棚蔬菜品质比较好,菜农收入持续稳定,市场效益也很可观。但对照现代农业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大棚蔬菜卖得好,菜农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去年,陈丁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多元,高于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陈丁村一组592人,种植大棚蔬菜2800亩,流转土地2000亩,村集体经济毛收入18万元;逾8成的农户有私家车,85%以上的农户在汉中城区或者城固县城购买了商品房,是十里八外有名的小康村。
短评: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陈丁大棚”模式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条件下,陈丁村人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利用独特地理优势,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导向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艰苦奋斗干出来的。
新闻推荐
2020年9月11日18时30分许,江某某驾驶黄色别克牌小型汽车与其妻一同参加朋友孩子满月宴,席间江某某饮白酒三两左右。当晚20...
汉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汉中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