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离去 愿爱留下” 吴思遗体捐献后续
?2016年12月26日,吴思患病之前已经做好捐献遗体的准备。?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李佩蓉 朱媛媛 7月13日和16日,本报先后推出了《生命最后的馈赠——25岁汉中女孩吴思捐献遗体献身医学侧记》和《年轻的生命无私的奉献——专访吴思母亲追踪背后的大爱故事》两篇报道,社会反响热烈。遗体捐献这个曾经讳莫如深的话题,因为吴思的大爱之举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正视和接受。吴思是否已经帮助到他人?遗体捐献对于医学发展的意义何在?汉中市是否还有其他先例?捐献流程如何?近日,记者又再次进行了多方采访。
当我离去 愿留光明在人间 来自湖南邵阳的十岁女孩小雨(化名)是接受吴思眼角膜捐赠的患者之一。据家人介绍,小雨在六岁那年,在和同学玩耍时,不慎将石灰弄到了眼睛里,导致右眼碱化学性烧伤,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才能恢复视力。渴望重见光明的她,直到几天前,终于等到了角膜移植手术。小雨的母亲在采访中说:“如果不做手术的话,小孩的右眼是没有视力的,只有光感,我真的非常感谢这位捐赠者,让我女儿有希望可以看到东西。”
同样幸运的还有来自湖南湘潭的十七岁少年小杰(化名),双目患有圆锥角膜,如果不及时进行角膜移植手术,则会双目失明。自去年进行左眼角膜移植手术后,时隔一年他才再次等到了捐献。
据了解,目前两人手术成功,视力正在慢慢恢复中。小杰说:“我知道为我捐献眼角膜的是个才20多岁的小姐姐,是湘雅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谢谢她送给我光明的礼物,让我能从黑暗中重获光明。”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约有700多万盲人,其中百分之八是因为角膜病引起的,而角膜病致盲的唯一复明希望就是进行角膜移植手术,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能够实施8000例角膜移植手术。
吴思妈妈知道这个消息后说:“吴思的眼角膜帮助了两个孩子,挽救了两个家庭,我特别欣慰,感觉就像吴思还能继续看着这个世界一样。”
吴思大爱之举影响身边的人 吴思的姨妈吴菊芬,一直将心爱的侄女称为“宝丫头”。在别离的前一天,她曾经问过宝丫头遗体捐献的心愿不变吗?吴思坚定地说:“不变,我的肺肯定不能用了,但愿我身体的其他器官没有被癌细胞吃掉。要让我的学弟学妹好好用我的身体研究学习。能回到学校,跟学弟学妹在一起,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听完这句话,吴菊芬的眼泪止不住地长流。
在一篇关于吴思的报道下面,吴菊芬留言道,“我的宝儿,你小小的人儿怎么可以拥有这么强大的内心。姨妈自愧不如,你是天使,是姨妈的骄傲,也是姨妈心中永远的痛,姨妈也会向你学习做遗体捐献。”
吴思的母亲吴菊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过程中也明确表示,自己要向女儿学习,以后也进行遗体捐献。“这几天走在院子里碰到很多邻居,他们现在都通过媒体知道了吴思的事迹,感动之余也有了一些捐献遗体的初步想法。吴思的这个举动如果真能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一些进步,也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好事。”
记者还了解到,西安89岁的赵存敏老人在看到吴思的相关报道后,深受感动,也决定捐献遗体。老人1952年毕业于湘雅护士学校护士专业,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疗事业。现在,她要向“师妹”学习,将遗体捐献给母校。目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已经决定接受她的申请,满足老人的愿望。
遗体捐献的意义何在 “最近,看见网上的报道后,对吴思这个小姑娘更加敬佩了。从她入院治疗时的勇敢,面对生死的坦然,以及最后的遗体捐献,真的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虽然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5岁,但在我们医护人员心中,她永远活着。”7月15日,记者采访了吴思在汉中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住院时的主任医师侯新丽。
医学上,遗体捐献者被尊称为“无语良师”。他们不会说话,却用自己的身躯帮助医学生读懂生命的意义。
1992年从业至今,侯新丽共遇到过两例捐献器官、捐献遗体的患者。一个是几年前,一位17岁的女孩儿因病去世后捐献了她的眼角膜。另外一位就是吴思。“生命是宝贵的,是唯一的,死亡或许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点,但吴思能够无私奉献自己的躯体,我觉得她在生命终结的最后一站,使生命的价值得到升华,使生命的意义获得永恒。”她说,遗体捐献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有极大的贡献。数以万计医科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有利于医疗队伍整体技术水平上升,为实现人才强国和科技强国提供可靠保障。对个人来说,遗体捐献是种高尚人格的体现,是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一种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医院也准备在之后加大遗体捐献的宣传力度。我相信‘一花引来万花开\’,遗体捐献将会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会为医学发展和进步带来巨大的贡献。”
“最近,有很多市民电话咨询遗体捐献、器官捐献的事项。”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记者反映,“2012年,汉中市才有了第一例器官捐献成功的案例,从2013年开始,这项工作一直都在稳步推进。截至今年2月份,汉中共有79个器官捐献的成功案例。”同时,中国红十字会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可以逐步接受去世后器官捐献的新观念,让更多的患者可以重获新生。
小链接 什么是器官捐献?
器官捐献是当一个人死亡后,将其功能良好的器官或组织以自愿、无偿的方式捐献给国家人体器官捐献机构,用于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够延续生命,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目前中国红十字会开展的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是指面向社会公众在其身故后自愿的器官捐献,不涉及活体器官捐献。
器官捐献者需具备什么样的基本条件?
器官捐献并无绝对年龄限制,主要视捐献器官及组织的可用性而定。原则上,有关器官或组织的功能良好,没有感染艾滋病或其它严重传染病,没有癌症(除原发性脑肿瘤)者,一般都适合捐献器官。另外,专门的医疗小组会评估捐献的器官是否适合用作移植后,才会进行手术。
器官捐献有哪些方式?
包括两种方式:1、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通过书面自愿申请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并且没有撤销该登记,待其身故后进行的人体器官捐献。2、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器官,待其身故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达成一致意见,共同或委托代表以书面形式表示同意的人体器官捐献。
我还年轻,也需要考虑器官捐献的事情吗?
合适的器官捐献者大部分是意外或突发急病的去世者。如果死者在生前没有用书面表达捐献器官的意愿,也没有向家人表明捐献意愿的话,去世后很难实现捐献器官的意愿。
听说器官移植技术尚在试验阶段,我捐献的器官会被浪费吗?
器官移植医疗技术在我国已经很成熟,并早已在临床应用。器官移植手术被公认是治疗器官衰竭的有效办法。器官移植给予病人重生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机会,而且成功率非常高,例如肾脏移植,接受移植的病人一年的存活率约在90%以上。
因器官捐献而产生的费用需要由我的家人承担吗?
凡捐献者去世后因器官捐献而产生的费用,均无须家属负担。
汉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