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师赵胜利:用青春守望稻田

汉中日报 2018-09-29 10:26 大字

本报记者 曹娜 见习记者 刘泽荣他,十年如一日从事水稻栽培技术研究及试验、推广工作,参与实施省市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2项,获得“第四届汉中青年科技奖”,是市“三一一人才”;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和青春奉献给了哺育他的土地。他就是省水稻体系团队专家、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农艺师赵胜利。9月25日,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小时候一到放学,就要回家牵着牛去地里转转,和父母一起劳作,生活平凡却幸福。我是个农村娃,根在那,是田地养育了我,我也要回报田地。”他说着,露出朴实的笑容。今年36岁的赵胜利,出生于宁夏固原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亲眼目睹并感受到农民辛勤劳作后,种植的水稻却收成微薄。如何帮助农民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呢?他常常坐在田垄上思索。

2009年,他从安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毅然来到汉中农科所投身农业科研工作。然而,农科所的工作要直接面对田地,对于已经习惯了校内实验室环境的赵胜利来说有着巨大反差,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也不禁懵了。回忆当时,他感慨万千,“不习惯只能加倍的努力来改变,真正全身心投入研究来克服,就是一身泥土也不能怕苦怕累,都说我们这一行,远看像卖炭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农科院的。”虽是一句调侃农科院人的话,却形象地说出了农艺师“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工作环境。

赵胜利是个埋头苦干的年轻人,他可以一整天都待在试验基地,将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融入研究。按照汉中机械化育插秧对品种的标准要求,即:秧龄33天左右、苗高25cm左右、叶龄5.0左右、茎基宽2-4mm;生育期145—150天、抗倒抗病、株型紧凑、耐密植、日产量高。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他在无数个日夜进行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宜汉中盆地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黄华占和川优6203。品种米质分别达国标优质I、Ⅱ级标准,并广泛应用于大田生产推广中,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目标。

随后,他又开展水稻机插秧配套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播种量、播期、壮秧标准、晒田技术、大田施肥技术,并形成了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和大田栽培技术要点。所开展的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相关试验,对当前农业生产中热点技术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为汉中地区粳稻、直播稻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据赵胜利解释,汉中盆地作为我国籼稻的主要产区,稻米品质优良。随着近年来粳稻市场需求的增加,关于在陕南地区发展粳稻的设想越来越多的被提及。粳稻具有口感好、经济效益高、适应性强等优势,粳稻推广一直是我国稻作生产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目前汉中水稻生产应积极试验推广机械化育插秧和系列配套技术,充分发挥生态气候优势,选择优质中籼品种和名特品种,试验推广优质粳稻品种。

在此后的工作中,他参与实施省市重点科研项目10余项,制定标准2项。参编出版著作2本,发表论文22篇,获奖论文3篇。其中作为编委参与撰写的著作《水稻》和《秦岭西段南北麓主要作物种植》分别于2014、2015年公开出版。并选育出水稻新品种陕农优206(第四育种人),不育系“陕农5A”2017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和鉴定。

他行走在田间地头,用双脚丈量着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穿行在各个村落之间,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片土地养育了他,他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这片土地。他从不计较得与失,凭着满腔热情,在农业推广天地里,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新闻推荐

人寿汉中分公司启动“凤凰涅般木再造天汉”队伍建设

9月27日,人寿汉中分公司召开个险渠道“凤凰涅般木再造天汉”队伍建设启动大会,来自全市人寿系统14个单位的经理、主管经理,2...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