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长安的文化苦旅 读作家王蓬跋涉三部曲

汉中日报 2018-07-17 22:33 大字

陶喻之 文坛“陕军”名著,可谓异彩纷呈。耳熟能详的就有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废都》和王蓬蜀道、丝路系列散文等。

记得去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在甘肃成县博物馆举行友人“陇马丹青”画展不期而遇站台,王蓬就透露新编文学三部曲增订本即将问世。今年此日,他果真于家乡陕南汉中博物馆,践行了由太白文艺出版社推出《从长安到罗马》、《从长安到拉萨》和《从长安到川滇》上下卷共六本作品集首发,让我油然而生敬意!

王蓬今秋年届古稀,将跻身老人行列了;但从他眼下照样蜀道、丝路行走,汉水畅游的劲头论,丝毫不见龙钟老态。我向他挚友兼乡党、华师大俄文翻译家、九旬高龄王智量教授聊起他近况。历经“运动”吃尽苦头并拉过劳动车的王老,幽默地噱称王蓬练就铁脚板,文坛可登仙。一席妙语催我忍俊不禁同时,又不免流露出一丝苦笑来。

因为陕军领军者似多农村经历而吃苦耐劳又积劳成疾,以致近年先后落英缤纷,令人很是惋叹。我曾在王蓬新居见识过堪称经典的文坛九友合影,那是1980年7月省作协与《延河》文学杂志社,为陕西最具实力第一梯队骨干作家举办小说座谈会时的组照。可屈指数来,路遥、京夫、陈忠实等六位已陆续离世,抵今仅剩了贾平凹、王蓬等三位尚健在,这怎不叫人为此而感伤呢?

所幸贾平凹、王蓬依旧文坛驰骋而宝刀未老,尽管彼此文学上各有千秋。贾平凹佳作迭陈,屡获大奖,新作《山本》已引发文坛热议;而王蓬长篇小说《山祭》、《水葬》同样意蕴深刻,以致陕军小说界军师陈忠实为《王蓬文集》作序《秦岭南面的世界》赞赏有加,认为:小说认识价值和不朽意义,正可当作生活教科书与历史备忘录,留给华夏儿女以为鉴戒和警示。王蓬恰在此显示出独禀气性,思想者勇气和思想的力量,以及由此蕴蓄作品间的凛然之气。

而正当王蓬小说创作风生水起之际,他却如体操运动员般来了个空中转体大回环,开始起历时十年全程探访七条蜀道,廿次西行叩问长安到罗马丝绸之路,十几趟深入人迹罕至青藏高原,并三赴拉萨的苦行僧般旅程。就此并非人们想象中潇洒地走南闯北,弹指间,竟然倏忽快卅载了。故而我曾将他这些纪实作品冠以“接地气的跋涉者力作”;就此,整整大我一轮的贾平凹倒也认可我这般点评。他对上述老照片间跟他并称当今陕南文坛“双子星座”的王蓬这样评价:在民族振兴之际振兴民族文学,我是崇拜大汉朔风的。王蓬近来一系列作品,蜀道和丝绸之路是朝这个方向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应当使我效法,陕西其他作家也应该向他学习。

事实上,我之与王蓬为友,也缘于廿年前他签赠厚厚两册大文化著作《山河岁月》,那是他蜀道探访第一期收获。从那时起,我就认定他是一位脚踏实地而不尚空谈的田野考古作家。因为蜀道、丝路文化研究,跟跋涉崎岖峥嵘古道一样充满艰辛困苦。可王蓬凭借锲而不舍的努力,义无返顾地在这几条古道文化研创上,独自搭建起明显带有个性特征的文学平台,让我感及曾投笔从戎到汉中而诗如泉涌的陆放翁那句至理名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据我所知,能像王蓬这样投身古今蜀道、丝路文化史盘点的,史上恐怕惟独写过《蜀道驿程前后记》,甚至把文集冠以《蜀道集》的清初文坛领袖王渔洋跟他有的一比。

而王蓬古道文学的魅力,在于他既能把古道描绘得如李白般千难万险;又能举重若轻,字里行间充满浪漫主义旅行家般的情趣。就像那出戏里唱的:轻轻地一抓就起来。这等本事,让我由衷佩服其文学、文字功底背后的艺术感染力。而这显然又源自他对古道的熟稔与感情,因为他早就是长年踏勘行走的考察者,了解相关史地民俗风情;自然置身其中又驾轻就熟,熟能生巧且游刃有余了。诚如脸上布满如白鹿原般沟壑褶皱,曾在上述老照片上跟王蓬比肩笑谈的已故名家陈忠实赞叹的:王蓬长期潜心于历史文化研究,由蜀道到丝绸之路,硕果累累,不下百万字作品,奠定了身兼学者和作家双管齐下的基础,完成了一次升华式的蜕变。

所以,就王蓬笔底这六册古道著述而言,读者根本不必担心会像朗诵太白《蜀道难》诗般充满艰涩甚至消极念头;恰好相反,它们全都由曾荣获柳青、冰心、徐霞客等文学奖的王蓬,以厚积薄发又充满诗情画意般散文缀合造就。像我欣赏《蜀道风情多绚丽》篇中描述的“悲嫁”、“喜葬”和“离异”,就会自然联想起王渔洋蜀道诗的“黑水梁州道,停车问土风”意境而会心一笑……

人间四月天的油菜花开时节,应邀参加“感知汉中蜀道、丝路汉文化”活动席间,荷蒙王蓬当场签赠图文并茂这古道三部曲,先睹为快之余草此随感为念。

新闻推荐

王建军率汉中市代表团赴珠三角地区开展经贸考察交流活动

7月7日至11日,市委书记王建军率汉中市代表团赴珠三角地区开展经贸考察交流活动。图为王建军在珠海惠威科技有限公司考...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