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奋力前行 ——汉中市工业经济综述
本报通讯员 罗晓磊编者按:今年以来,汉中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全面落实省委“五新”战略,坚持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追赶超越、建设“三市”迈上新台阶。即日起,本报推出“追赶超越看汉中·成就篇”专栏,系统回顾、宣传展示汉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成就。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细化目标任务,强化推进措施,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政策和措施,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态势。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41.63亿元,增长24.9%;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6.5亿元,增长12.8%。预计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98亿元,增长13.4%;规上工业增加值将达到397亿元,增长12.2%。
突出主导地位,发展实体经济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工业作为汉中转型发展的硬支撑和主阵地,抓工业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工业经济工作,落实市级领导重点工业企业包抓责任制,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形成了全市上下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浓厚氛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抓运行调度、抓协调服务、抓支持帮扶,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最大限度推动工业企业挖潜增效,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及时兑现2016年工业稳增长政策,落实奖补资金3791万元,196户工业企业受到奖励。建立了规模企业培育库,一企一策,加大培育规模企业力度,预计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户以上。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1440户,同比增长32.42%,其中中小微企业3758户,预计全年非公经济占比将超过52.5%。 坚持创新驱动,厚植优势产业 围绕六大战略、六大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深入推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转化,狠抓《中国制造2025》落实,紧扣重点工业产业链条,以循环发展为模式,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落实了工业强基、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工程推进方案,制定了23个重点产业领域五年行动计划,对全市工业经济行业发展思路、方向、进行了细化和细分,明确了重点和保障措施,有力的推动了汉中市工业稳步迈向中高端。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实现增长35.8%,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长33.8%,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0.9和8.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现代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886.41亿元,增长28.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85.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3.2个百分点。
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系统围绕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聚力项目投资,靠大项目扩增量,靠好项目提质量。截至9月底,工业投资扭转连续18个月下降态势,实现增长4.8%;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24.23亿元,增长87.6%。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截至目前,50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7.26亿元,超过年初计划2.26亿元。其中,陕飞完成投资6.5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08%,数控厂房、综合实验大楼、新停机坪和4.08万平方米部装厂房、2.96万平方米总装厂房已建成投用;汉江药业高端原料药新区建设、科瑞思年产3万吨硅微粉生产线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1个重点县域工业园区主体功能不断突出,4个园区成功申报省级示范园区,前3季度园区工业实现总产值652.6亿元,增长30.4%,高于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速6个百分点,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牵领作用。
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 把破解环保、军民融合、民营经济、国企改革等难题作为推动汉中工业前进的抓手,找准方向,持续发力。在环保方面,先后对汉钢集团2号炼铁高炉和4台烧结机违规生产调查整改,开展“10+3”和“散乱污”工业企业清理整顿工作,清理取缔159户,为呵护汉中绿水青山作出了贡献。在军民融合方面,深入开展了军民融合产业调研,厘清工作思路,建立了64个项目组成的军民融合项目库。在民营经济方面,争取省级各类民营企业专项资金2400万元;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组织37户专业服务机构,针对企业需求,一对一提出解决方案;开展培训52次、培训1万人次以上。在国企改革方面,稳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了略钢、收获机械厂、市粮油总公司、市药材公司等4户企业的改制、上划工作。前三季度,33户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237.72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保值增值。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龙斌)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从2018年1月1日起,将在第一、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全面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生产质量规范》),省食药监局11月初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
汉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