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放权扩权激发内生动力 ——汉台区加快重点示范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纪实

汉中日报 2017-10-10 12:06 大字

本报通讯员者 星毅 胡啸寅 今年以来,汉台区抢抓“扩权强镇”改革机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等要求,积极在试点镇铺镇和武乡镇探索新型基层管理体制,稳步推进改革工作,激发城镇发展动力,改善城镇建设新貌。

下放管理权限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乡镇政府担负着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和公共事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任,但权小责任重的现状使很多乡镇面临具体事务时陷入“想管管不了,管又管不好,不管是失职”的尴尬局面。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深化镇村改革,必须给乡镇放权,把属于乡镇的权力还给乡镇,让乡镇把该管的事真正管起来,这次改革的重点就是事权下放、完善基层政府功能,实现扩权强镇目标。”汉台区编办主任封文武深有感触地说。

影响乡镇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哪些?需要哪些管理权限?怎么监督?为科学合理捋出下放事项,区编办多次深入铺镇、武乡镇和涉改区级部门,就具体下放事权进行实地调研征求意见,经反复协调沟通,并借鉴外县成功经验,梳理出“资金核拨审核”“固定资产管理”“老年证办理”等共24项下放事权,并编制《改革方案》上报市、区审定,通过。随后,区上成立铺镇和武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工作方案》,明确改革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职责分工。同时,组成调研工作组,对区级涉改部门和试点镇进行调研督导,逐项分析24项事权下放存在的问题,逐一制定事权下放委托授权的规范性文本,稳步推进改革任务落实。

“改革是大方向,势不可挡,这些审批事项在区上可以办,为什么在镇上不能办?暂时无法下放的,相关部门要尽快研究,采取措施逐步下放到位并加强指导和监管,要上下联动、合力推进重点镇改革发展,既定改革事项最终要全面落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郝明森在重点镇改革暨事权下放推进会上掷地有声地说道。

小机构大服务 探索新型基层管理体制 改革目的是降低行政成本、理顺职责关系、增强基层活力。汉台区积极在铺镇、武乡镇探索建立高效便捷、运转协调的运行机制和机构设置、管理扁平高效、人员编制精干的新型基层行政管理体制,两镇领导职数仍按镇村综合改革要求执行,编制不调整增加,内设机构和事业站所设置维持不变,具有管理职能的驻镇单位除法庭、公安派出所(林业派出所)外,均按属地化原则交镇管理,区级部门实施业务指导和监管。

改革实施后,两镇的投资项目立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固定资产等交由镇上自主管理,老年证、就业创业证、残疾证直接在镇上办理领取,临时救助审批额度权限由1000元提高3000元……事权下放也倒逼着乡镇服务提速提效,武乡镇加强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对群众申请办理的各项事务,实行一个窗口管理,内部运行、上下联动、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预约服务等制度,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铺镇通过购买社会服务,解决了城镇环境卫生管理等难题,在国道南侧新建的便民服务中心,即将交付使用,所有审批事项及便民服务事项将全部交由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

改革先行先试 重点示范镇展新姿房子外观统一了,道路宽了、路灯亮了、卫生条件好了,农村人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这是近年来武乡镇人的共同感受。

该镇依托陕南移民搬迁和农村土坯危房改造,深挖地域文化内涵和资源优势,把“两汉三国”历史文化融入到城镇建设之中,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支撑,城镇规模和功能大幅提升,古镇风貌基本形成。今年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发展、重点示范镇改造及住房建设项目23个,累计完成建设投资4.29亿元。铺镇先后投资2.3亿元建成园区、城镇市政道路14公里,污水管网18公里,燃气管网21公里,争取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世行贷款1亿元,投资1.7亿元对镇区给排水及道路进行改造建设。目前,老镇区新南街及13条背街小巷给排水管网、路面改造、亮化工程全面完工。产城融合示范镇总体规划编修完成,联丰路50亩文化广场暨工业品展览馆规划设计和地形图测绘全部结束,联丰路北段建设顺利推进,莲花路即将招标。

2016年到2020年,省财政将给予每个省级重点示范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和1000亩用地指标,建设成效显著的市级重点镇,每镇每年奖励600万元和600亩用地指标,每年分别评出10个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年终给予100万元奖励。

新闻推荐

陕煤建设集团:“三把火”开创发展新局面

新官上任三把火,说的是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发展动力充盈,往往以烧“三把火”的形式来取得突破,提振信心,推进工作。面对当今“追赶超越”与“双特百亿”的大环境、大趋势,陕煤建设集团公司恰到时机烧...

汉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