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与平王东迁
在周幽王被犬戎所杀之前,从郑地回到周王室任司徒的郑桓公,已敏锐地觉察到幽王因立褒姒为后,王室政事背离正道,有的诸侯已背叛周幽王。在这种情况下,郑桓公问太史伯之后,他请求周幽王将封地的百姓迁徙到洛以东,虢、郐两国献出十邑,在那里建立了郑国。
1、《史记·郑世家》说:
幽王以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洛之间,人便思之。为司徒一岁,幽王以褒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于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洛之东土,河、济之南可。”……于是卒言王,东徙其民洛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
二岁,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
当时离开周幽王的叔带,他到晋国去侍奉晋文侯,后来在那里建立了赵氏基业,即后来的赵国。
2、《史记·赵世家》载:
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
3、《史记·齐太公世家》:
四十二年,戎伐周,周告急齐,齐令诸侯发军戍周。
4、《史记·卫康叔世家》载:
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
从这里可以看出周幽王宠褒姒失道,诸侯背叛之状貌。西周时期,天子保持着“天下宗主”的权威,禁止诸侯国之间攻伐兼并。至平王东迁洛邑,周王室衰弱,不再有控制诸侯的力量,如周东迁后六十三年,周桓公合陈、蔡、卫的兵还打不过郑国。诸侯相互兼并,大国陆续出现,打破了诸侯并列、王室独尊的局面。很快齐晋两国先后称霸,秦霸西戎,楚霸诸蛮。霸主在他的势力范围内有最大的权威。以秦国为例,从秦始列国到秦穆公用谋臣百里溪,战胜晋国,扩地到黄河边上,又用谋臣由余,灭掉十二国戎国,开地千里,成西戎霸主,这时秦人已占有渭水流域的大部分,到秦穆公死时,秦已奠定一个头等国的基础。正如周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到秦献公说:“开始周是秦合在一起的,后来秦因平王封为诸侯就分别了,分别以后五百年要重新合在一起(这里指秦灭周),合在一起以后十七年成为霸王的人要出现了(指秦统一天下)。”[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周太史儋预言的历史大趋势是对的。秦国从平王东迁后,秦始列国的兼并,到结束东周战国的混乱局面,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大秦帝国。
从这里可以看出,褒姒灭周,造成平王东迁,秦始列国这两个大事件。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事件,因为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不同寻常的作用。周室东迁,王室衰败;秦始列国,兼并骤起,这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士”这个字,原初指执干(帛)、戈、佩弓、矢的武士,其后渐渐变成了指读书,策论的文人。同一字其先后的意义恰恰极对的相反?这就是平王东迁开启春秋时代以前和以后的社会一大差别。在西周受的是武士教育,而且唯有武士是最受教育的人。汉中历史上可查到的第一任太守任鄙,就是和好武的周武王很好的大力士。平王东迁以后,春秋开启的教育,是文士教育。文士的出现,才渐渐出现诸子百家的局面。所以,对褒姒灭周,要从历史的大趋势去看。这样说并不是说褒姒有意识这样做,而是褒姒是这两大事件的核心人物,但却是历史的非正常动力。这种非正常动力,往往是以“借口”为由,申侯联合犬戎伐周幽王,借口周幽王废立失道,淫于褒姒。当然,西周灭亡的深层次原因是自共和以来,厉、宣、幽三代三王所造成的“防民之口”“料民”“废立失道”下的重赋民贫,以及百工商贾和农夫、庶民、奴隶,还有土地占有等等矛盾积重难返,褒姒就成了引爆西周灭亡的导火索。在对历史事件做具体分析时,不能离开具体的人物,这样褒姒的历史作用才能看清,才能准确地评判褒姒。班固在《汉书·古今人物表》将褒姒列入,尽管列为“下下愚人”,但终究是个人物。班固的古今人物表,从黄帝开始,有多少历史风云人物都没有列入。褒姒入列,足见班固之眼界,值得深思。
褒姒灭周,平王东迁,中国的历史开启了春秋时代,这就是历史的“记里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舒)6月18日,汉中市召开脱贫攻坚交叉检查反馈交办会,交办检查组反馈的扶贫攻坚问题,安排整改工作,部署下一步全市脱贫攻坚任务。市委书记王建军出席并讲话。市政协主席王隆庆出席,市委副书...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