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于汉初、经历代增筑汉中千年灌溉工程申遗通过评估

阳光报 2017-06-13 04:11 大字

古山河堰一堰堰址

喻东平 谭婷 记者 邢静涛 文/图

汉中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兴建灌溉工程,据史料记载,西汉以来,在汉江流域众多支流上,先后兴建了各类堰坝100多处,使汉中成为丰饶的粮食产区,被誉为“西北小江南”,“汉中三堰”则是上百处古代堰坝中最具代表性、发挥效益最大、使用时间最长、最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典型。

经过2200多年的风吹雨打,地形变换,又经由历代多次改造,依然焕发着生机,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灌溉和防洪效益,滋润着汉江以北,沃野千里。

日前,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专家组,深入汉中市对“汉中三堰(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行现场考评工作。

6月8日,专家组先后来到褒河流域的山河堰,湑水河流域的五门堰和杨填堰,细致地查勘了古堰遗址。其中由萧何兴建,经诸葛亮“踵迹增筑”,后又经历代重修的“山河堰”,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1942年,陕西水利专家李仪祉主持以原山河堰为基础,修建褒惠渠,山河诸堰纳入褒惠渠灌区,解放后,政府又多次组织重修。1975年建成石门水库,重建了褒河引水灌溉渠系,原山河堰所灌田亩尽纳入石门南干渠罐区之中,设施灌溉面积19.5万亩,灌溉规模和保证率都有很大提高,使这一古老的水利工程重新焕发青春,继续为汉中人民造福。

在6月9日举行的“汉中三堰”申遗工作评审会上,专家组认为:汉中盆地灌溉农业历史悠久,公元1世纪已有相当规模的引水灌溉工程。11世纪进行了第二次汉水流域灌溉工程发展的高潮,其中“汉中三堰”是典型工程,其工程技术、管理机制蕴含着深厚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交流价值,对区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申遗材料符合要求。专家组同意推荐“汉中三堰”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同时建议,要编制灌溉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并尽快实施,对申报材料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

目前,国家灌排委已4次对汉中三堰申遗工作进行考察指导,已列为今年向世界灌排委推荐的三个工程遗产之一。此次专家组在对汉中申遗进行现场评审后,7月份,由国家灌排委向世界灌排委报送申遗相关材料,9月份,国际灌排委将进行初评,10月初公布评审结果。

新闻推荐

汉中供电公司细化迎峰度夏预案

6月以来,汉中供电公司连续走访汉中地区的金属冶炼、水泥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大重要客户,了解其生产经营和用电情况,听取对供电服务的意见建议,共商电网迎峰度夏工作。走访过程中,汉中供电公司向客...

汉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汉中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