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故事:“后进户”的“前进路”

汉中日报 2017-06-09 11:44 大字

汉台区河东店镇中心卫生院全科医师服务队队长李峰给黄宣父亲检查身体。

本报记者 曹娜文/图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一句公益广告词,被汉台区河东店镇花果村村民黄宣诠释得淋漓尽致。7年来,他放弃外出打工,守在家乡的小山村,只为照顾瘫痪的父亲。虽突遇变故,但一家人不离不弃,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还在努力用勤劳的双手改变因病致贫的落后面貌。

突遭变故“先进户”变“后进户”

6月6日,记者在23岁的黄宣家看到,杂乱的小院养着几只鸡,昏暗简陋的房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父亲黄长贵在屋里仅有的一张床上躺着,旁边放着氧气机和各种药品。

“说起黄家,那祖祖辈辈都是勤勤恳恳的要强人家。爷爷那辈村里大部分还是土坯房时,他家都盖的大瓦房,在村里那是数得上的。要不是他爸病倒了,咋也不会变成贫困户啊!”村监委会主任颜邦富告诉记者,黄宣的父母勤劳肯干,靠着喂牛、种庄稼下力气,2007年又翻新了房子。而且3年时间,就把盖房欠的外债还的差不多,还能供黄宣上学。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全家人怀揣希望奔小康时,2010年,黄长贵病倒,逐渐丧失劳动能力,24小时离不开氧气机。“那时候真的感觉天都塌下来了。父亲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倒下了,我连学费都没着落。为了上学,初三暑假我跟亲戚出去打短工。可惜钱没挣够,学也没再上了。”低着头、抠着手,谈起家里的变故,黄宣语气充满遗憾。

没了经济来源,父亲又病着,生活的重担一下就压在了黄宣和母亲的身上。从数一数二的人家变成贫困户,他不甘心,“我也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可我走了这个家怎么办?父亲这样,我妈耳朵又聋,虽然已经出嫁的姐姐也不时回来帮忙,但家里这种情况根本离不开人,所以我必须留在家里。”

不离不弃一家人相互扶持

“说句老实话,农村里家有老人生病年轻人不管的,咱不是没见过。你再看他家,谁也没放弃,治病的同时还有心劲儿要脱贫,就不是那好吃懒做的人。你说现在扶贫,不就是要扶这样的家庭嘛!”颜邦富说。

不怨天尤人,更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一家人相互扶持,共同与困境斗争。黄宣带着父亲去医院治病,母亲就在家屋里地里一把抓,把各种活儿都担起来。朴实的农民不会说那些感人至深的话,只会默默的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家没有吃早饭的习惯,我爸病了以后,我妈就用鸡刚下的蛋每天单独做早饭给我爸吃。”这一切,作为儿子的他,记着、也感动着。父亲在,这个家就是完整的。

“老婆子好啊,会体贴人,一辈子也不跟谁争犟,哪哪都好。孩子们也好,对我孝顺。没让娃上成学对不住娃,我一辈子都遗憾。年轻人就应该出去闯一闯,我也劝他出去,可娃懂事担心我跟他妈。如今扶贫政策好,娃想出去就出去,想在家就好好搞产业,不管干啥我跟他妈都支持!”谈起妻子儿子,黄长贵眼含热泪。

***“后进户”的“前进路”

“去年村上开会确定贫困户,大家都推荐黄宣家,全村没有一个不赞成的。”颜邦富介绍,自被列入扶贫对象以来,针对实际情况,帮扶小组为他家制定了两套扶贫方案。

“扶贫干部来了我家好多次,还给我在工厂找了份工作,工资待遇都挺好的。但我想留下照顾父母,他们就给申请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搞产业。用这笔钱,我把家里桔园的面积扩大到近8亩,又买了一只母猪准备繁育猪仔卖。我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桔子成熟了社里高于市场价收购,养的猪也包销。村上还选了路边一个亭子,免费让我开个小卖部再多一个挣钱的渠道。这样我既可以不离开家,又能搞产业挣钱,也不需要特别多的劳力。”黄宣说。

采访接近尾声,就在记者即将离开时,汉台区河东店镇中心卫生院全科医师服务队的两名医生来到了黄宣家。队长李峰介绍:“现在国家扶贫政策好,医疗扶贫也有不少好政策。我们今天是第二次来,一方面告知他们住院、门诊药费报销的政策,顺便也看一下黄长贵现在的身体状况。辖区内每一个列入贫困户的患者,我们都必须入户宣传,要让国家的好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现在政策这么好,大家都帮我,在后面推着我往前走,摆脱贫困状况我有信心!”说起今后的打算,黄宣腼腆地表示,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父亲看好病,脱离贫困户行列后再成个家,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就这样一直简单的幸福着。

新闻推荐

全市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投身脱贫攻坚战 倡议书

全市各农业园区、龙头企业:汉中市属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扶贫攻坚战役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发挥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

汉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汉中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