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徽熠熠暖人心 南郑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不打烊”纪事
本报通讯员 刘云鹏 防疫奔一线,春耕忙地头,农忙时节不等人,新冠肺炎疫情挡不住春天的脚步。连日来,南郑区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各项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党员干部真是‘及时雨’”
“农时不等人,多亏了党委政府的帮助,给我解了燃眉之急,急需的原材料才能如数预定按时送达,今年的生产任务有保证了,他们真是‘及时雨’呀!”2月中旬,位于南郑区湘水镇高皇山村的汉中东学农业公司负责人杨冬学心急如焚时,湘水镇党委干部把前往宁强县、汉台区的运输通行证和原材料订货信息送到杨冬学手上。
作为湘水镇2018年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分别在该镇高皇山、红旗、华严寺3个村流转土地113亩,投资460万元,年产冬菇54万袋,天麻6000窝,鲜菇162万斤,带动3个村10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眼下正是香菇栽种的黄金季节,受疫情影响,菌种、麸皮、锯沫等原材料上哪儿去买?又如何运回来?杨冬学一脸愁容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错过时节,全年50万袋香菇生产任务就将落空,也直接影响着全年收成。”在了解企业的困难后,湘水镇党委政府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及时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关怀,当好企业复工生产的“服务员”,四处联系,八方协调原材料200吨,并为企业送来了消毒液、口罩、体温表等,派专人到企业现场指导落实防控措施,企业迅速复产。
复产10天来,23名员工加班加点赶进度,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完成香菇菌种装袋25万袋。走进企业,只见戴着口罩的工人们正在按照工序要求忙碌着,采菇、分拣、装袋、烘烤,都在有条不紊进行着。菇房内一排排二米多高的架子上,密密麻麻蓬勃生长的冬菇,采菇工人在有序采摘。
“把好事办在我们心坎上”
“以前卖苗子没有几个好劳力,看到钱你也挣不到,土球太大抬不出来装不上车。如今,车可以开到园子边,很方便。”“以前下地要绕个大湾,现在拾掇苗木花卉只需要走30多米就到了,村上真是把好事办在我们的心坎上!”前几天,南郑区胡家营镇王河坎村12组79岁老人周志发内心充满喜悦对笔者说。
王河坎村苗木花卉远近闻名,全村种植苗木花卉2200亩,主要品种有玉兰,紫薇、含笑、汉桂、香樟等100多个种类,年产销1000多万株,远销北京、西安、西北各省区。
由于各组之间、种植大户之间交通不畅,外运苗木车辆无法出入,制约着该村苗木做大做强,尽快解决苗木花卉基地间交通问题势在必行。2月15日,村两委想利用大多数村民返乡机遇,发动群众修通这几条路。想法一抛出,全村党员、男女老少、返乡学生等200余名群众带着口罩积极响应,碎石的、平路基的、铲灰浆的、拉线的……他们拿着锄头、挥着铁锹等工具踊跃投入。砖头、水泥、河沙,修路需要近5万元的开支,村支部书记张敏主动垫资;渴了,附近年迈老人大力出不上就主动送开水;饿了,家庭主妇积极承担起家务做好一日三餐。春寒料峭,这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10多天来,村组间2公里5条宽4.5米道路畅通无阻。“今年春茶生产我没有后顾之忧了”
“老王,趁现在天气回暖可以补种新茶苗了,那片茶树虫害严重,要及时修剪平整……”说话的是区蚕茶果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王琦。虽然他已通过微信给茶农老王发送了相关信息,但还是不放心,天一放晴就和同事一起赶到老王的茶叶基地。“你们真是有心人,今年春茶的生产我没有后顾之忧了。”老王十分感激地说道。
疫情发生后,区蚕茶果技术推广中心通过茶业协会工作交流微信群,将省市茶叶主管部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春茶生产应对措施建议》《茶叶加工企业应对新冠肺炎防控指南》等转发给区内150余家茶叶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经营者。针对牟家坝、法镇等无性系良种投产茶园将在3月中旬开采,组织8名茶叶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等手段,指导各茶企、合作社、茶叶重点村茶农群众以小型、分散的形式开展劳动,指导全区已修剪、耕锄茶园11万亩。在“线上”走出一条“无接触”为茶农服务的新路。
该区蚕茶果技术推广中心还配合区农业银行使用“茶e贷”、信用无抵押贷款等相关金融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全区已有38家茶叶生产经营企业,意向贷款总额3050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云鹏穆俊舒凯又是一年春来早。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2020年春节的平静。南郑区一边织密防控网,一边引导...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