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年前,“秦岭深处有人家” 秦岭地区首次出土早期现代人化石

西安日报 2019-12-06 03:02 大字

■记者张杨

“我们从哪里来,往何处去?”有关自身起源,人类从未停止过自问。12月5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最新考古成果,秦岭地区首次发掘出土早期现代人化石,不仅发现了3万年前人类牙齿化石,还发现了10万年前人类的活动痕迹,具有十分重大的学术意义。

多年探索

27平方米发现万余件古人类遗物

秦岭不仅是西安人的父亲山,也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这个区域的生态地形以及自然资源,都非常适合人类生存。

持续多年的考古工作,在这里共发现旧石器遗址400余处,已发现的遗址以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遗址为主。2017年开始,研究团队在秦岭南麓和巴山北麓的汉中盆地开展了以探寻更新世洞穴遗址为导向的专项调查,在南郑区梁山镇南寨村附近新发现疥疙洞遗址。

疥疙洞朝向西北,调查中发现了丰富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2018-201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和南郑区龙岗寺遗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组队对该洞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27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考古队发现了人类活动面、石器加工点、火塘等遗迹,出土人类化石、石制品、烧骨、动物化石等遗物万余件。

秦岭地区的古人类

可能演化自本土古老的人群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王社江介绍,疥疙洞遗址大约可划分为13层,其中第3层-第10层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层。根据地层关系、堆积特点及初步的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古人类利用疥疙洞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时段。

第一阶段大约距今约10万年或更早,这一阶段的遗存出土了石制品、烧骨、动物化石100余件,遗物分布较稀疏。遗迹显示该时段已经有人类偶尔在洞穴活动。

第二阶段距今约7-5万年,出土石制品、烧骨、动物化石1400余件,遗物分布较密集。其中石制品600余件,大多是石核、石片、也有工具,构成了石器生产和使用的不同环节,说明石器的使用者应是生活在疥疙洞附近的人。这个时段是古人类在洞穴活动频繁的时期。

令考古队振奋的是,在距今约3万年的第三阶段遗存中不仅发现了3处石器加工点、2处火塘,竟然还出土了人类牙齿化石,以及石制品、烧骨、动物化石等万余件遗物。王社江说:“这是首次在秦岭地区发现人类的化石,对于研究中国古人类体质及其文化的连续演化提供了古环境证据。小石片石器工业是华北地区自旧石器时代早期以来长期流行的、由中国本土直立人创造的石器工业,这充分表明秦岭地区的古人类可能演化自本土古老的人群。这一发现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可能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假说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发现龋齿和牙结石

可研究当时人类的食物是什么

在遗址的第4层,考古队发现了明显的人类踩踏面。上面的遗迹和遗物分布很有规律,其中石制品集中发现于洞口区域,在这里也发现了石器加工点,据此推断洞口区域应该曾作为石器加工的场所。该时段是人类活动的繁盛期,洞穴被人类作为居址长期利用。

火塘则发现于洞口东侧,旁边有较多烧骨和石制品,应是人类日常生活、取暖和消费的区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改课说:“火塘边出现大量的烧骨,说明当时的古人类应该已经会用火来加工食物,开始吃熟食了。”而在人类牙齿的化石上,考古队还发现了龋齿和牙结石,王社江说:“后期的实验室考古可以从牙结石中分析出当时的人吃什么食物。”

专家表示,疥疙洞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中罕见的、保留了距今10-1.5万年期间人类化石和丰富文化遗存的洞穴遗址,填补了秦岭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洞穴类型居址的空白,对研究早期人类洞穴和旷野阶地两种类型的居址形态和生存方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新闻推荐

记者体验:电动自行车挂牌只需15分钟6元 市民期盼:给无法预约车辆一个过渡办法

电动车后轮上,一串英文加数字的组合,就是电机编码。曹娜摄本报记者曹娜“你约上了吗?上牌的人多不多?排队时间长吗?”当下,给电...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