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陕西省稻渔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斌

陕西农村报 2019-09-11 09:01 大字

本报记者 陈新涛 文/图

记者:部署稻渔综合产业的初衷和想法是什么?

蔡斌:稻渔综合种养是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的最佳范例,是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农村部大力倡导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主要产业模式,在扶贫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稻渔综合种养,可以有效解决陕西省渔业发展的空间和出路问题,也可满足老百姓对水产品的消费需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将是陕西省调整渔业产业发展的方向。

记者:当前,陕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到什么程度,有哪些制约因素?

蔡斌:2013年以来,陕西省横山、南郑、城固、勉县、旬阳、汉阴等地积累了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了陕北榆林无定河滩涂稻田、陕南安康山区稻田、汉中盆地稻田等3种区域性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了稻—蟹、稻—鳅、稻—鳖、稻—虾、稻—鱼等多种模式。

陕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有些地区对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优势认识不到位,把它看成是单纯的渔业生产,没有看到它在稳粮增收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发展思维受到限制。二是没有出台相关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存在保障和技术支撑体系缺位现象,导致一些有发展条件的市县相关产业没有得到重视和支持。三是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发展缓慢,一二三产融合不够。四是苗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制约产业规模发展,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

记者:下一步的具体发展思路有哪些?

蔡斌:计划到2020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面积争取突破5万亩;到“十四五”末,力争产业发展规模达到40万亩,亩均生产水稻500公斤左右,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前两三年重点培育创建河蟹、小龙虾、泥鳅等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特色小镇,之后建成万亩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河蟹、小龙虾、泥鳅等多个特色产业,带动全省产业快速发展。

新闻推荐

大户带小户 共奔小康路

记者姚远通讯员张敏“最近我一有时间就来挖藕,一天有300多元收入,这一季就能挣上万元呢,可比种地强多了。”贫困户何徳俭心...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