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进入“蝶变时代”
在中级职业农民明惠丽、初级职业农民闵洋等人的奋斗下,汉中市南郑区黎坪镇一处小山村如今建起了600平方米的蜂蜜生产加工厂。在职业农民的影响和带领下,30多名传统农民变身农业产业工人,按时上下班搞农业生产、拿月工资,成为南郑惠民农特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固定职工……由农民到职业农民,不光是多了个名头,更是职业农民向农业产业工人的“蝶变”。
职业农民队伍初具规模
11月8日,在农高会采访期间,来自延安市延长县的李瑛瑛、汉中市南郑区的闫洋、宝鸡市眉县的张芝会、渭南市韩城的郭宗学均大方地告诉记者,自己是职业农民。而昔日,宁可告诉别人无业,也没几个人愿意在大庭广众下称自己是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在农村中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掌握农业专业技能,拥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发展潜力,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职业农民”。省职业农民协会会长、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董事长马新世如此解释。马新世告诉记者,陕西省依托园区、企业、合作社等创建15个创业孵化平台,认定200个省级、1185个市县级实训基地,打造职业农业培育的“田间课堂”和“车间课堂”,已培养出12.6万名持证职业农民,而且随着各级组织培训力度的加大以及现有持证职业农民自身的带动,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正在加速涌现,将成为现代农业先导力量。
职业农民渐成乡村振兴主力军
“经过不断培训,让我的种养殖技术变得更加专业,什么环境该种什么、该养什么我心里十分有数!”11月6日下午,中级职业农民李燕霞自信地告诉记者。
通过努力,她成立了南郑区灯盏窝燕霞种养殖合作社,种植猕猴桃586亩、大樱桃30亩、甜桃60亩,还养殖了南江黄羊260只、藏香猪120头,并建立起1200余平方米的集腊肉、腌菜等农副产品加工与销售、餐饮以及住宿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如今,她的果园已成为省级观光园;在她的带领下,村里20多位农民参与到她的农业工厂搞起了餐饮、客房、腊肉制作、养殖等生产工作,并成为她的员工。
初级职业农民贺旭等3人利用培训所学专业知识,成功从商南县、西峡县引入香菇、猴头菇等菌类种植,并通过技术攻关,一举超越了传统香菇种植强县。
目前,贺旭已建成15个大棚共4500平方米的菌类培育基地。他种植2万袋,却影响带动了80多名传统农民变身职业农民,更是带动上百农民变身领工资的产业工人。
农村逐步迈入“工厂化”时代
先后培育出薄皮甜瓜、大果型西瓜、圆果类西瓜等6大系列30多个品种,推广到23个省份,社会经济效益过亿元……这是陕西省首届十佳职业农民马新世带给农业的影响。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职业农民协会的会长,马新世不仅成立了多家公司、合作社研究推广种养殖技术,还联合5位职业农民投资1.65亿元,建成占地518亩的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按照“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理念,带薪培训农民400多场次。
现在,慕名而去创新创业园边打工边学技术的各省市农民时常有一二百多人。“农民兄弟来我这里打工,一天的工资在200元-300元,除了务工收入,我还教他们瓜果和蔬菜的种植技术”,马新世说,“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农民兄弟成长为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从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本报记者 王何军
新闻推荐
林赶秋著连载87古都古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这首《江南春绝句》若拿...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