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的成都生活 之 唐代成都就已经是一个公园城市

成都晚报 2018-11-07 03:43 大字

林赶秋 著

连载87

古都古刹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这首《江南春绝句》若拿来形容唐代成都及其寺庙之多,也完全适宜。除了名胜古迹,宗教场所也是一个公园城市所不可或缺的。今天围绕文殊院打造的文殊坊仿古休闲旅游商业街区,围绕大慈寺打造的太古里街区形态购物中心,都是对古代相似格局的借鉴与发展,比如唐代大慈寺前就不仅有大市集、夜市,且为游乐宴饮之胜地。

成都虽然没有四百八十座那么多寺院,但有的建寺年代却可以早于南朝。历史上,对成都文教事业、民众素质影响深远的两个机构是文翁石室与尊经书院,书院的前身是石牛寺,寺的前身是圣寿寺。该寺一说“建于东汉”,但缺乏实证。一说原为晋人王羽的宅子,叫做“金渊精舍”。后舍为寺,改名“龙渊”。殿中有水眼如井,说是与海相通,所以总以“渊”为名。东晋高僧慧远之弟慧持入蜀,就住在里面。唐初为避李渊之讳,又改名“空慧寺”。会昌年间(841—846),由于武宗灭佛,此寺被废。大中元年(847),李回重建,临摹万里桥南于807年奉敕建立的“元和圣寿寺”匾额上唐宪宗御书的“圣寿寺”三字作为新的寺名。

据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及唐沙门慧立、释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住过空慧寺,且在寺中受戒。隋朝末年,天下沸腾,东都洛阳炀帝御建的四大道场自然也供给不继,散了伙,名僧们大多西去。一时之间,四川成了法师云集之地。于是,年仅十几岁的出家人陈祎对他那志同道合的二哥说:“此无法事,不可虚度,愿游蜀受业焉。”二哥听从了这句识时务的建议。兄弟俩经秦岭子午谷入陕西,在南郑停留了一个多月,然后才向成都进发。

此时的成都已荟萃了诸位大德,开设了气派的法筵。由于地处盆地之中、平原之上,比起天下的饥乱来,这里无疑是一个丰饶宁静的宝地,所以四方僧侣投奔者一天比一天多,去听佛学讲座的常常都保持在数百人左右,其中自然少不了陈祎。他勤学上进,两三年间就精通了各部经典,在吴、蜀、楚三地都出了名。而他的二哥住在空慧寺里讲经,也颇有芳声。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陈祎刚过完了自己二十岁的生日,便在空慧寺里受具足戒,取得了正式僧人的资格,法名玄奘。随后,开始了整个夏季长达三个月的坐禅,并全面地学习戒律。

在成都繁忙而枯燥的学佛之余,玄奘也有过一次奇遇。曾见到一个病号,全身衣衫褴褛,又脏又臭不说,还长满了脓疮。玄奘却大发慈悲,将他带到了空慧寺里,并施舍了购置衣服饮食的费用。那个病号感动极了,便向玄奘传授了《心经》。因为时常诵习,这部短短的《心经》在玄奘的取经途中还帮了他很大的忙。传说玄奘独自负笈西行,到了莫贺延碛时,只见黄沙无垠,眼前还出现了各种恶鬼,环绕前后,挥之不去,连念观音菩萨的圣名也毫不管用,就改口背出《心经》来,刚一发声,千奇百怪便踪影全消了。险情能得以化解,还真得感谢那位成都病人哩。

大慈寺又叫“大圣慈寺”,始建于至德中(756—758),年代虽比空慧寺晚,但规模却要大得多,而且还躲过了会昌之劫,成为唐代成都第一大佛寺,甚至号称“震旦第一丛林”。当时,玄宗正驻跸于成都,经内侍高力士奏报,有个叫英幹的僧人在南市大街上施粥救济贫馁,祈愿“国运再清,克复疆土”,并希望在成都府东立寺为国崇福。玄宗听了非常高兴,立马“赐田一千亩,敕新罗全禅师为立规制,凡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区”,并御书“大圣慈寺”四字为之题额。而圣寿寺即便发展到孟蜀之时,也不过才有三十六院、四百间房而已。

天复三年(903),寓居成都的书画僧、诗僧贯休作《蜀王入大慈寺听讲》一诗云:

玉节金珂响似雷,水晶宫殿步裴回。

只缘支遁谈经妙,所以许询都讲来。

帝释镜中遥仰止,魔军殿上动崔巍。

千重香拥龙鳞立,五种风生锦绣开。

宽似大溟生日月,秀如四岳出尘埃。

一条紫气随高步,九色仙花落古台。

谢太傅须同八凯,姚梁公可并三台。

登楼喜色禾将熟,望国诚明首不回。

驾驭英雄如赤子,雌黄贤哲贡琼瑰。

六条消息心常苦,一剑晶荧敌尽摧。

木铎声中天降福,景星光里地无灾。

百千民拥听经座,始见重天社稷才。

百千民拥听高僧谈经,其中还有蜀王,可见当时信众之多、排场之大,从侧面也可想见大慈寺之宏阔。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著名诗人郑谷也来过净众寺,而且写了好些诗。

新闻推荐

南郑公路段推行党员党性指数评价体系

本报讯(通讯员伊和平)为加强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近日,南郑公路段推行党员党性指数评价实施办法。围...

南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