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食美药安监管为民 ——汉中市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侧记

汉中日报 2017-09-14 17:42 大字

本报记者张舒罗佩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系大局”。食品安全问题,关乎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汉中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注重加强队伍监管能力建设,夯实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根基,呈现出食品药品安全稳中向好的态势。

构建最严稽查执法体系

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有关精神,汉中市自2013年全面启动食药监管体制改革,全市食药监管系统由不足400人扩充到1509人的编制数,新组建了市县食品药品稽查队伍和检验检测队伍,按照“一镇一所”标准在镇(街办)新设立了175个食品药品监管所。

自组建成立以来,各级食品药品稽查执法队伍就成为打击食药违法犯罪,维护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一双“铁拳”。全市近3年来共查办食药违法犯罪案件4933件,其中大要案件302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36件,每年查办的大要案及移送司法案件数较上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幅速度,相继查办了“假蜂蜜”、“假牛肉”、假冒复方甘草片、销售假人血白蛋白等一系列在省内外有影响、有典型意义的案件。特别是去年,市县食药监管、公安部门联合行动,一举捣毁了隐藏在南郑县废弃厂房非法生产销售添加药品的有毒有害保健食品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案值1120余万元,受到公安部、省公安厅和省食药监局的嘉奖。

打造全能型干部队伍

随着全市食药监管工作不断向纵深迈进,建设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食药监管干部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每一名监管干部都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今年以来,有针对性的提出“全面发展、各有所专”的干部培养思路,重点围绕基层监管干部的行政能力、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依法依规严格监管的能力开展全方位、全员额、全覆盖式的培训工作,并要求每一名干部至少应擅长一个领域的检查工作。

在全系统启动以规范执法用语、执法流程、执法文书、执法标语等为内容的政风行风提升工程,计划用2到3年的时间,打造一支执法规范、高效务实、形象优良的行政监管与行政执法队伍,使汉中市食药监管系统成为执法队伍素质最优、形象最好、执法严明的部门之一,做守护群众舌尖上安全的忠诚卫士。

破解“三小”监管难题

长期以来,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及小摊贩行业生存在政策边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政府部门监管无章可循,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产品存在着散、乱、差现象。近年来,市政府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契机,从降低行业门槛、提升产品质量、促进转型升级、规范生产经营、鼓励持续发展等入手,在破解“三小”监管难题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并取得较好效果。

通过实施“放、管、服”改革,不仅使全市“三小”行业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政策规范、资金扶持、示范引领、特色品牌、抽检覆盖从无到有,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助推了汉中地方特色小吃走向全省乃至全国,进一步提升了汉中对外形象和美誉度,为解决群众就业、方便市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谈及下一步工作时,市食药监局局长高大鹏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永远在路上\’,健全体制机制,提升队伍能力,都只是完成了基础性工作。食品药品安全归根结底是管出来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不忘初心,时刻牢记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追赶超越的担当,撸起袖子真抓实干,严防严管,持续改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用食美药安的优良环境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汉中新‘三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南郑水稻产业转型升级创名优

本报讯(通讯员郑阳)南郑县作为刚刚结束的全省种植业转型升级示范工作推进会的主办地和省农业厅确定的水稻转型升级重点示范县,坚持“多元主体参与、模块示范引领、区域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积极构建...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