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风采 把心扎在大山深处 ——记南郑县福成镇田家营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春潮
本报通讯员 刘云鹏
为了摸清村情,他翻山越岭;为了开拓村干部视野,他组织村“两委”干部到周边镇村实地参观学习;为了特困户生活,他多次伸出援手送去温暖……南郑县福成镇田家营村“第一书记”陈春潮扎根扶贫村,用心实干,让这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旧貌换新颜,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2015年7月,陈春潮被县科技局选派到田家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上任伊始,放眼分布在崇山峻岭中的“村庄”,全村83户只有一户住着砖房,仿佛让回到了六七十年代的电影场景,让他深感驻村压力沉重、工作艰难。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三会一课”“一评议两公开”“六个精准”“八个一批”“两不愁三保障”等政策成了他每天学习的必修课。
“陈书记,我们这里的路太难走了,我去一趟汉中,早上3点钟起床才能赶到镇上坐班车。”“陈书记,这条路啥时候能通车啊?”……这是走访群众时听到最多的话,当他听到这些朴实而真实的诉求,他的心情更加沉重。田家营村人口居住分散,距县城150公里,山高坡陡,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欠账大,缺少主导产业,种养殖只能自给自足,大部分家庭没有经济收入来源。而通往田家营村的这条山路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之一,必须首先突破。
要想富,先修路。通过和镇政府、交通局协调,2015年底,争取到交通局20万资金,群众、干部积极投工投劳,对村部以下5公里土坯路进行了整修,对2处陡坡、3处急弯进行了改造,基本达到了安全通车条件。随着汽笛声响起,田家营村的面貌开始发生了变化,去年全村有18户群众新修了砖混结构房屋。村委会以下道路将实施通村水泥路硬化,村委会以上通往蹇家岩村民小组道路按政策未列入硬化范围,剩下3.9公里通组道路又成为了驻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田家营村与四川通江县崆山坝景区相邻,村民的农副产品大多数卖到了崆山坝,价格优于本地,村民把这条路称为致富路。然而这条路坡度更陡,改造难度更大,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协调,争取到位资金25万元,计划进行砂石路拓宽改造,彻底解决好这一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两年来,村上先后完成了农网改造、农村老年幸福院、人饮工程等民生项目建设。
特困户张世珍,丈夫早年过世,长子程压陆二级残疾致瘫痪;二女儿程玲玲高中毕业后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在大河坎手机卖场打工;小儿子程斌斌在高台小学就读,张仕珍为了照料小儿子,不得不只身带着瘫痪在床的大儿子到高台陪读。得知这一情况后,陈春潮很快通过电话联系到张仕珍,详细了解她家庭生活情况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得知张世珍二女儿在打工期间也因病被辞工的消息后,主动联系张世珍二女儿,帮助她在大河坎找到了就业岗位。
田家营村委会因年久失修,开会时只能使用村民田国富家的房子,村委村干部记着口袋账,早已不符合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工程的要求。对此,陈春潮提出了“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从村级活动场所入手,全面改善村“两委”面貌。先后争取资金11万元,对田家营村办公场所、活动场地进行改造,维修房屋7间2层,硬化院场300平方米,新建了党员活动室。新购办公座椅、档案柜5套,会议室座椅40套。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制定、完善村各项管理制度,组织村“两委”干部到汉山街道办事处、圣水镇实地参观学习基层党建、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实地参观学习,开拓村干部视野。因地制宜确定了养蜂、山野菜、中药材为主导产业,村两委积极引导养蜂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制作260个蜂箱,按需分发给25户一般贫困户养蜂,落实了养蜂专业户帮扶一般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措施,目前全村养蜂550箱,中药材286亩,规划山野菜1000亩,再建蜂箱500个,每户贫困户达到10箱蜂,让群众有了盼头、生活有了奔头。
新闻推荐
上学期女孩旷课28天,新学期要签保证书才能上学 家校联手 签承诺书督促按时到校
9月1日,新学期报名时,南郑县初二的小蕾(化名)却要解决她上学期旷课28天的问题。>>学校:女学生一学期旷课28天小蕾爸爸介绍,几年前他与妻子离异,女儿由他独自抚养,自己平时做生意,比较忙,没时间照看女儿...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