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群众心坎上飘扬 ——南郑县高台镇探索党建“三加三带”助力***侧记
南郑县高台镇坚持以***精准脱贫为统揽,以党建统筹协调为引领,探索出了党建领航脱贫攻坚“三加三带”工作模式,实现了强党建、助脱贫、促增收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一年来,全镇通过兴办产业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帮助489户1592人走上了产业脱贫道路;争取投资2450万元,续建、新建了集镇、立峰、马塘、石科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使193户449名贫困人口实现了住房安全。全镇136户贫困户525人达到退出条件。
镇村联动,“党组织+扶贫互助合作社+贫困户”唱响富民主旋律
为破解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问题,高台镇在充分学习吸纳借鉴留坝县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高台镇扶贫互助联合社,联合社下设4个独立经营的村级扶贫互助社,贫困村扶贫互助社下设产业发展、建筑施工、电商服务、红白喜事、旅游产业、文艺宣传、环卫保洁、扶贫互助资金8个生产队。镇级扶贫互助联合社对在册贫困户进行排查摸底建立劳动技能台账,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贫困户实际情况和技能特点,分别吸纳至具体的生产队中,尽量让贫困群众都有活干、有钱赚。半年来,共吸纳社员600多户,组建各类服务队30个,总投资200多万元。为辖区内施工企业派出贫困户务工人员260余人次,人均增收3000元,扶贫互助合作社已成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脱贫致富的“桥头堡”。目前,第二批6个试点村扶贫互助社已在组建当中。
合作组织互动,“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富民产业奔小康
如何让贫困户与合作社共建双赢、抱团发展,高台镇积极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按照扶贫贷款折股量化、土地入股、贫困户入社务工、贫困户认领订单面积等方式,组织贫困户加入合作组织,成为会员或股东,参与合作社经营。这种方法既有效解决了合作社缺原材料、土地、资金、劳动力等问题,又让贫困户能获得土地租金、入股分红、务工酬劳三重受益,实现了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的互动双赢。
该镇红旗村、战斗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两个支部的13名党员率先发起、创建了主导机械化耕作的南郑县宏元粮油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余亩,先后投资60余万元,采购了谷物联合收割机等设备;石科村党支部结合“党员双示范”活动,采取“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机制,牵头成立高台镇鹤腾岩同步康果蔬专业合作社,建成了狮子沟脱贫攻坚产业示范园,带领党员发展大樱桃、西瓜、蔬菜种植,把有意愿的贫困户雇佣到基地务工,使贫困户既赚到每天50元的劳务费,又掌握了果蔬种植的关键技术。
能人带动,“支部+党员示范户+贫困户”推进***
该镇将党建与***两大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在党员中广泛开展“抓扶贫、亮身份、见行动、做表率”的主题活动,采取党员及产业大户示范带动、建立互助小组结对帮扶等方式,积极引导党员致富能手、能人大户投身脱贫攻坚,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石科村党支部利用2015年底竣工的98.8亩占补平衡坡地,组织村上4名党员购买回“西农8号”西瓜籽种进行了30亩西瓜种植,并采取免费提供坡地、籽种和肥料的办法,由4名懂技术的党员全程予以管护帮扶,引导7户贫困户先后种植西瓜58.85亩,户均增收3.6万元,增强了该村贫困户脱贫信心;弥陀村党员李林成利用掌握的莲藕种植技术,带领4户贫困户发展莲藕20余亩。
去年以来,全镇新办以党员致富能手李忠领办的石科果蔬脱贫产业园1个,涌现了以能人大户李洪伟、但小明、齐记中等代表的新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2家,成立互助组6个,争取产业扶贫贷款502万元,共发展大樱桃620亩、西瓜760亩、柑橘150亩、设施蔬菜150亩、养土鸡5000只,初步实现了贫困村产业发展的短期与中期发展的互补,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实践。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何大龙“高考成绩如何查询?”“今年填报高考志愿有哪些变化和注意事项?”“针对高考结束后出现的骗术应怎样防范?”当下,上述问题对于参加完高考的准大学生及其家长来说,是最大的关注点。就此...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