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兑现自己的承诺”
勤劳善良风雨同舟不舍弃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不是家中的老大,但古明忠有着巴山汉子的勤劳和质朴。20多岁的他,养牛、种地,转乡卖菜、收费品、做小买卖,啥能赚钱、他就倒腾啥。几年下来,经济条件成为三兄弟中最好的,第一个修了新房,但自己却成了大龄青年。
2000年,经人介绍,邻村19岁的王安玉走进了他的生活。“安玉这个女子,长相是没得说,就是身体有点毛病,你要想好!”左邻右舍多次提醒他。
“谁没有个病疼,就是有毛病,我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她看病!”古明忠当着众多亲戚的面,做出承诺。
第二年,在亲戚、朋友的见证下,他们走到了一起,开始了新的生活。“她原来在食堂当过服务员,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回忆起与妻子的幸福往事,这位经历岁月洗礼、满面沧桑的45岁男人沉浸在幸福的回忆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婚后甜蜜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妻子王安玉越来越显现出病态来。
“成了亲,她既然跟了我,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找医生把她看好!”古明忠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一丝后悔。古明忠觉得,日子是可以熬出来的,有妻子相伴的日子是安心的幸福的。他决定带着王安玉到山西,一边在煤矿上打工、一边看病。
厄运降临患难之中见真情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么好的人,怎么会得这么重的病啊!”2001年,在山西太原一家医院里,王安玉被诊断为脑萎缩症,如果要彻底治疗,得花60多万元做开颅手术,这个消息对于小两口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古明忠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贤慧能干、勤劳善良的妻子怎么会遭受这样的厄运,他又先后带着妻子来到太原市的另两家大医院检查,花费6000多元,可结果还是“维持原判”。医生建议用药物保守治疗,每天两次吃药,150多元的药费,再加之生活费用,压得本不高大的古明忠喘不过气来。半年过去了,妻子王安玉的病情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又加重了,她住院治疗6个月,花光了家中的3万多元积蓄后,选择了出院药物治疗。
2004年,上天的眷顾,小两口有了爱的结晶,女儿小古欣的出生让这个家庭感受到了温馨。可女儿还嗷嗷待哺时,妻子的病情再一次加重,她不但无法照顾孩子,连生活自理都成了问题。此时,古明忠才对“脑萎缩”三个字有了最真切的感受。古明忠没有退缩,他凭一己之力承担起了照顾妻女的重任。他起早贪黑四处找活干,专门请来保姆,照顾妻女生活起居,自己一门心思挣钱。
妻子吃药花钱、女儿喝奶粉要钱、雇保姆得付工资、衣食住行还得开支……古明忠微薄的收入早就入不敷出,这个1000元、那个3000元,周围的工友是挨个借了个遍。几年下来,共欠下工友17000多元。工友们见他家这样的情况,纷纷劝他,“不要治了,这是个无底洞,回老家顺其自然吧,借的钱也不用还了。”但古明忠觉得,人家当初帮助了我,我不能屁股一拍走人,无论如何也要还清借款再回老家。
古明忠咬着牙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住,一定要把妻子照顾好,一定不能让女儿没有妈。”这个信念支撑着古明忠担起了生活的重担。或许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以后会这样坚持10多年,医药费近20万元。
相依相守大爱撑起每一天
2008年8月,古明忠终于还清了工友的17000多元钱,带着妻子和女儿,一家人回到了老家碑坝镇南岔河村。从这天起,他便成了一个连轴转的保姆,精心照顾着全家人的生活。
“安玉,起床了,今天有点冷,我给你穿厚点,火已经弄好了,你一会儿好烤!”天刚麻麻亮,古明忠就打理起一天的生活。他先在炉堂中添满煤,再把饭煮在锅里,再去照顾妻子王安玉起床。
别看古明忠是个干粗活的汉子,可给妻子穿衣、扎辫子、洗漱、喂饭……他麻利的动作真像个有着丰富经验的“保姆”。
妻子安顿好后,自己才狼吞虎咽地吃上几口饭,为出工做准备。临走时,古明忠总要趴在门口喊:“安玉,我出工去了,你乖乖的!”妻子微微抬抬头,看上他一眼,微微一笑。这一笑,古明忠心里总是暖暖的。
为了方便照顾妻子,古明忠就在近处找些零活。每到中午他准时回家,给妻子做午饭、照顾她上厕所。回老家这9年间,他没有让妻子因为自己中午外出干活而饿一顿,没有让大小便失禁的妻子生过一次疮。
晚上7点回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来烤火的屋子,叫一声“安玉,我回来了!”说完,就忙着张罗他们晚饭了。晚上睡觉前,为妻子擦洗身子、全身按摩,夜里还要起来两次给妻子翻身、上厕所,这些成了古明忠每天的“必修课”。“有时候给她按摩好了,她会轻轻拍一下我的肩膀!”说到这里,古明忠的心里十分宽慰。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16载,古明忠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额角的皱纹、头上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但他仍坦然而淡定地接受这一切。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方萍)“以往的培训会我也会参加,但听完课啥也记不住,这次把课堂放在田里,技术一下子就掌握了,真是太好了!”5月中旬,南郑县林业局在该县福成镇开展核桃管护技术培训,何伍岭村村民袁登荣兴奋...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