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真帮实扶暖民心 ——南郑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倾情为民服务二三事

汉中日报 2017-06-02 17:22 大字

本报通讯员刘云鹏本报记者王虹

“你家几口人?”“主要经济来源是啥?”“你参加过技术培训吗?”……

连日来,不论在贫困村的道路建设、易地搬迁、产业基地建设现场,还是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处处活跃着南郑县扶贫驻村工作队忙碌的身影。他们深入农村生产一线,联农户、办实事,兴产业、谋发展,谱写着干群同心扶贫攻坚的新篇章。

农田里的“客人”

前几天,南郑县红庙镇罗帐岭村的黄大寿老人在医院里皱起了眉头,家里一亩多油菜已经到了收割的时候,自己还在住院治疗,老伴陪护在身边,家中没有劳力,他心急如焚。南郑县公安局扶贫驻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利用周末时间,15名党员组成党员服务队,自带镰刀,经过近2小时的努力,将黄大寿家的油菜全部收割完毕,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该局在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组建了党员服务队,将全局扶贫包联民警全部纳入党员服务队,采用集中、分散等形式,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深入贫困户家中调查走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让贫困户感受到包联干部始终在身边。

走出机关,脱下鞋袜,卷起裤脚、手起手落熟练插秧苗,不一会工夫,水田里便呈现出了一行行整齐的秧苗……这是5月23日上午,碑坝镇扶贫工作队近20名党员干部帮助缺劳户朱以平家插秧的忙碌场景。据悉,三夏期间,该县扶贫工作队为贫困户、缺劳户收割油菜籽800多亩,插秧1200亩、挖元胡120亩。

该镇梁堂村村民朱以平家缺少劳力,母亲患内风湿关节炎,行走不便,两个儿子长期在外打工。朱以平正在为插秧的事犯愁。这天上午9时许,碑坝镇党员干部来到他的田里。

近20名党员干部挽起裤腿和袖子,或扯秧、或绷秧绳、或栽秧,不到2个小时,一块2.5亩的水田就插满了绿油油的秧苗。

为民解忧的“公仆”

“一技学在身,不愁不脱贫。如果不是当时学到一技之长,也许我还是一名勤杂工……”这是南郑县黎坪镇瓦石溪村村民张丽的肺腑之言。

5月25日上午,县统计局主办的银杏种植“科普点餐”实用技能培训在黎坪镇龙山村举行,来自该村银杏种植贫困户、部分群众和镇村干部,共计50余人参加了培训,市上专家讲授了银杏栽种、施肥、除虫、管理等方面知识,授课采取互动的方式,边培训边提问解答,专家对种植户及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逐一分析解答。此外该县各扶贫驻村工作队还相继举办了油用牡丹种植、大樱桃、茶叶、黑毛土猪、特色土鸡、齐口裂腹鱼、肉用兔养殖、劳务输出、干菜加工等100多场实用技术培训。达到了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繁荣一方。

福成镇马元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陈家坪、后湾两个村民组以前只有一条通组便道,道路狭窄、地势险要,平时群众需要的生活生产资料只能肩挑背扛。去年以来,县国库支付局扶贫驻村工作队协调争取资金50万元,历时3个月建设施工,建成了长2.8公里,宽3.5米的通组砂石路,彻底解决了2个村民组42户120人世代肩挑背扛、出行难的问题。

新闻推荐

扶贫干部的一天

  本报记者高利通讯员刘云鹏  5月8日,记者迎来了到汉中市南郑县牟家坝镇云峰寺村驻村采访的第一个清晨。走出房间,朝阳露出山头,沁人心脾的空气扑面而来。  ...

南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