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叩开致富门 ——记南郑县碑坝镇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创办人李智
本报通讯员 余艳
“看,就是那片荒岛,我打算在岛上投放土鸡,客人来了就可以撑上小竹筏去岛上看土鸡的生长环境、过程、拣鸡蛋!”说话间,他“咕咚”一声跳进冰冷的宕水河中,用力掀起挡住竹筏的石块,又抬脚踏上竹筏,裤子已湿了大半,他索性脱掉袜子,挽起裤腿,光脚穿上皮鞋,拿起竹竿,向荒岛划去。这就是南郑县碑坝镇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创办人李智。作为一名党员,他心系群众,扶贫帮困,带领贫困户们奔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作为一名商人,他心怀梦想,诚实守信,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作为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创办人,他敢为人先,敢想敢拼,趟出了一条从传统经营到电商经营的幸福大道。
碑坝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李智始终记忆犹新。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兄弟姐妹五人吃饭、上学全指望着父亲的那一份工资。母亲在家操持家务,闲时种点木耳,贴补家用。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初中还没有读完的李智便辍学在家,跟着母亲上山砍柴、种植木耳。山里人都用青木冈木种植木耳,种出来的木耳肉质醇厚,味道鲜美。头年种,次年收。一年辛苦下来,木耳收成不错。春节就要到了,母亲辛苦养大的猪,不是家里的美味,而是要卖了给弟弟妹妹准备来年的学费。几个上门收猪的商贩,不仅压低价格,还在秤上做手脚,愣是把300多斤的大肥猪“瘦身”成了200多。这件事对李智的触动很大,除了对商贩的憎恨,更多的是对乡亲们的担忧,担心大家吃亏上当。也就在那时,李智萌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商贩。
自此,他一边在家种木耳,一边到附近村组农户家里去收木耳,然后搭上班车到城里销售。每次来到农户家里,李智不仅收购的价格略高,最关键的是称东西从来不缺斤少两,他甚至根本不用自己的秤,而是让农户用自己家里的称把东西称好,他只管记账付钱。
俗话说,靠山吃山。深山里的老百姓,除了木耳,还有香菇、干竹笋和腊肉等农产品,有的农户主动找到李智,让他帮着把其他农产品也带出山换钱。一来二去,李智收购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都越来越多,生意更忙了。有时候李智不在家,附近的乡亲们把农产品直接背到李智家里,不用打条子,记个斤两,放下东西就走,等人回来了再把钱送过去。一年年下来,李智积攒到的不仅仅是做生意的经验,更重要的是积攒了老百姓对他的信任。
“做生意有赚有赔。只要老百姓把钱挣到了,自己亏一点也不怕!”朴素的话语,是一个生意人应有的心怀,更是一名巴山汉子对百姓不变的情怀。
多年的辛苦打拼,生意步入正轨,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然而,对于年过半百的李智来说,他仅仅是先走了一步,比别人早一点儿实现了脱贫的梦想,在茫茫大山深处,还有许多生活困难的贫困户揪着这个巴山汉子的心。
山里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农户手里有货真价实的产品,百姓身上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山区群众而言,缺少的是脱贫致富的途径,对李智来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李智拿出了自己所有积蓄,去年5月投资创办了南郑县汉仓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个月后,追加投资,又成立了碑坝镇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巴山黑猪恒心合作社和智慧养蜂家庭农场,采取公司+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山区百姓共同致富。引进的“巴山黑猪”,公司帮助贫困户承担一半的成本投入,与其签订销售与养殖合同,以每斤高于市场价2元的价格收购农户的成品猪,解决贫困户的销售顾虑。目前,已与附近的5个村51名贫困户签订了销售与养殖合同,同时还与农户签订了土鸡、土蜂蜜、山羊等系列农副产品购销合同,让广大山区群众得到实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贺艳)记者昨日获悉,汉中市气象局组织农业气象专家深入市夏粮主产区的南郑、城固及汉台区开展粮油作物长势调查及产量预报工作。自去年秋播至今年4月中旬,汉中境内农业气象条件较好,一是温...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