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发现罕见“天坑群”填补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空白
????天悬天坑仰视图
11月24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举行世界级地质遗迹——汉中天坑群阶段性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据悉,经过海内外地质专家的实地勘查,在陕西汉中首次发现世界级罕见原始天坑群。这项重大发现,不仅填补了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空白,增加了生物研究原始样本,更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乃至世界地质遗迹旅游资源,成为陕西省新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记者 张洋
陕西发现200余处地质遗迹达到世界级标准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卫华介绍,自今年后半年以来,在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参战的地质调查工作者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群众、野外调查等方式,目前已完成初步调查,圈定遗迹总面积约5019平方公里。
通过对600多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的深入调查,在汉中南部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块接合部位,新发现地质遗迹200余处,其中天坑49处(超级1个、大型17个、常规31个),直径50~100米的漏斗50余处,洞穴50余处,其它如峰丛、洼地、石林、地缝、峡谷、湖泊、石芽等岩溶地貌景观60余处。
这些遗迹主要分布在汉中市宁强县禅家岩镇、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镇巴县三元镇四个区域。其中,镇巴县三元镇和南郑县小南海镇集中区天坑最为密集,岩溶地貌景观形态最为完整,分布有单体规模最大的镇巴圈子崖天坑、形态最典型的镇巴天悬天坑、坑底有原始森林的南郑伯牛大型天坑。
另外,西乡县骆家坝镇集中区则发育有雄伟壮观的天生桥和商周时期川陕最大悬棺遗址———“神仙崖”悬棺墓。
今年10月底,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国际洞穴联合会等组织的海内外专家学者,经过实地勘查后一致认为,汉中天坑群在数量上位居世界前列,其典型性、稀有性、观赏性、完整性以及可保护性等资源禀赋优异,具备科学研究、科普教学等多种功能或价值,达到了世界级地质遗迹的标准。
填补了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空白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天坑大都分布在北纬24度到31度之间和南、北纬20度范围内。此次发现的汉中天坑群,则位于北纬32度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最北界,这也是世界上在此地域首次发现天坑群,不仅填补了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空白,增加了生物研究原始样本,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地质遗迹旅游资源。
据悉,汉中天坑地质遗迹具有三大特点。首先是原始程度高。从地质遗迹的物理组成看,天坑、溶洞等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成岩程度高,抗压性强,产状平缓,为其保持自然状态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从地质遗迹周边环境看,生态系统良好,均保持原始状态,是最为完整、最具自然状态的世界级地质遗迹。
其次是科考价值大。汉中天坑地质遗迹位于北纬32毅北界,对中国南北方乃至全球古地理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的对比分析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洞穴—水文地质系统的发育变迁对于揭示地质形态变化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天坑地洞中的化学沉积物,为研究地下河演化和秦岭南部古环境变化提供了宝贵素材。濒危物种的发现为研究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提供了极佳场所。
三是开发前景好。汉中天坑群具有“稀、奇、峻、雄、险、秀”等特征,且呈带状分布,景观类型完整,浑然一体,对于丰富陕西省旅游产品、延长旅游路线、挖掘旅游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将启动国家乃至世界地质公园和自然遗产申报
“岩溶地区地质脆弱,是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需要制订系统的保护方案。”王卫华表示,下一步陕西将继续完成重点工作区之外的岩溶区地质遗迹资源地面调查;联合国内外岩溶地质专家开展洞穴探测及成因分析等工作;组织多部门多行业对天坑群开展综合调查。制订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的保护工作方案;建立天坑群岩溶地质研究工作站;适时启动国家乃至世界地质公园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志明)1月6日上午,南郑县国道孤山大桥至县城道路建设工程、大汉山景区供水工程、黎坪公路建设等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这是汉中市今年集中开工的首批县级重点项目,也标志着年度全市重点项目...
南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郑县这个家。